剖析污痕生態
產業結構提供尋租可能 干部“總開關”出問題
對於山西目前的腐敗情勢,山西日報社論從主客觀方面進行了剖析,並反思說“在這個考場上,我們眼下的成績並不理想”。
社論說,山西的腐敗情勢客觀上是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造成的長期資源依賴型產業結構,提供了各種各樣權力尋租的可能。加之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造成了政治生態上的枝枝蔓蔓、拉拉扯扯,模糊曖昧。
社論還嚴厲地指出,其實,山西污痕政治生態的形成,更重要的主觀原因,還是一些領導干部的“總開關”出了問題,丟掉了信仰,忘記了宗旨,淡漠了人民﹔是一些黨員干部極端個人主義和極度的私欲膨脹,釀成了如此沉痛和深刻的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曾鄭重告誡全黨,“黨面臨的 ‘趕考’遠未結束”,“所有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然而,在這個考場上,我們眼下的成績並不理想。”山西日報社論認為,原因在於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責任意識淡薄、公仆意識喪失,對權力缺乏敬畏之心,把權力當成自己謀私的手段,忘記了黨的教誨、組織的培養、人民的囑托。眼前慘痛的教訓說明,正是這種一點一滴的“不自覺”,最終管涌堤毀,身敗名裂,家破人散﹔正是這種日積月累的“不檢點”,致使干部隊伍蒙羞,群眾利益遭害﹔正是個別“害群之馬”的寡廉鮮恥,讓山西的形象受損,發展受挫。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