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4】

2014年08月12日11:03    來源:光明網    手機看新聞

在中國古代,因當時的民族沖突而產生過不少抗戰英雄,他們立馬橫刀,為那時的民族矛盾而沖鋒陷陣,名垂青史。然而在民族不斷融合的大進程背景下,令歷史感激至今的,是那些為民族交流、為促進交融而做出了和平貢獻的人物,他們那些舉止平和、化成天下的溝通方法,潤物細無聲地惠及了各族人民、惠及到千年之后的今天。

靠刀劍?殺都難以解決的紛爭,也許靠一條絲綢之路、一段茶馬古道、一次成功的聯姻,就緩解了血光之災的態勢,就軟化了血脈賁張的敵視。用和平團結民族,比用武力征服民族,更為英雄。

讓生活在這個國土上的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這才是一個國家存在的根本目的,所以中國的儒家信奉:“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這是出自《大學》中的話,儒家文化認為,沒有人的存在,何來土的必要?疆域,是為護民而存在。

正如《荀子》中所說:“民齊者強,民不齊者弱。”人民齊心協力就強大,人民不齊心就弱小。所以,對民眾的共同愛護、和平守護,是歷代政府的治國之要﹔而每個國民的愛國之情,就體現為與各民族友好相處的同胞之情。

因此,愛護同胞手足,守護民族團結,就是愛護國家安定,就是守護家園興旺。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沈棟君(實習)、曹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