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丹麥

2014年06月12日18:26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最近更新時間:2014年3月26日)

  丹麥王國(The Kingdom of Denmark,Konger iget Danmark)

  43096平方公裡(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

  哥本哈根(Copenhagen,K benhavn),人口56萬。

  女王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1972年1月14日即位。

  國慶日:4月16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生日。憲法日:6月5日,為紀念1849年6月5日頒布的丹麥王國憲法。

  位於歐洲北部。南同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裡。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4℃,8月14.6℃。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

  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王國。公元8~12世紀為強 盛的海盜時期,曾征服現英國、挪威、法國萊茵河畔等地區。14世紀走向強盛,並於1397年成立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盟,疆土包括現丹 麥、挪威、瑞典、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以及芬蘭的一部分。15世紀末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脫離聯盟獨立。1814年將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建立 君主立憲政體。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冰島脫離丹獨立。1949年加入北約,1973年加 入歐共體。擁有對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主權。

  政局基本平穩。原自由黨、保守黨中右翼政府應對經濟危機成效不彰,特別是財政赤字激增威脅社會福利引發選民不滿,在2011年9月舉行的大選中落敗。社民黨、激進黨和社人黨組成中左聯合政府,將施政重點定為恢復經濟增長、保持社會福利和增強國家競爭力。2014年1月,社人黨因高盛集團收購丹麥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股份案退出聯合政府。

  現行憲法於1849年制定,1866年、1915年、1920年、1953年四度修改。憲法規定,丹實行君主立憲制。經議會5/6多數通過,政府可將一定范圍內的主權交給某種“國際機構”。

  一院制,共179個議席。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本屆議會於2011年9月大選后產生,由自由黨(47席)、社民黨(44席)、丹人黨(22席)、激進黨(17席)、社人黨(16席)、紅 綠聯盟(12席)、自由聯盟(9席)和保守黨(8席)。此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各佔2席。議長莫恩斯·呂克托夫特(Mogens Lykketoft,社民黨)。

  本屆政府於2011年9月大選后產生,系社民黨、激進黨和社人黨聯合政府。2014年1月,社人黨因高盛集團收購丹麥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股份案退出聯合政府。社民黨主席赫勒·托寧-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出任丹歷史上首位女首相。其他閣員為:經濟內政大臣瑪格麗特·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女,激進黨主席),財政大臣比亞內·福·克於頓(Bjarne Fog Corydon,社民黨),外交大臣馬丁·利澤高(Martin Lidegaard,激進黨),稅務大臣莫滕·厄斯特高(Morten stergaard,激進黨),就業大臣梅特·弗雷德裡克森(Mette Frederiksen,女,社民黨),司法大臣卡倫·安杰洛·海克魯普(Karen Angelo Haekkerup,女,社民黨),高等教育和科研大臣蘇菲·卡斯滕·尼爾森(Sofie Carsten Nielsen,女,激進黨),文化大臣兼宗教事務大臣瑪麗安娜·耶維德(Marianne Jelved,女,激進黨),住房和城鄉事務大臣兼北歐合作大臣卡斯滕·莫恩斯·漢森(Carsten Mogens Hansen,社民黨),教育大臣克裡斯蒂娜·埃達·安托裡尼(Christine Edda Antorini,女,社民黨),衛生和疾病預防大臣尼克·海克魯普(Nick H kkerup,社民黨),國防大臣尼古拉·哈爾比·瓦門(Nicolai Halby Wammen,社民黨),兒童、性別平等、融合和社會事務大臣馬努·薩林(Manu Sareen,激進黨),商業和經濟增長大臣亨裡克·薩斯·拉爾森(Henrik Sass Larsen,社民黨),氣候、能源和建筑大臣拉斯穆斯·赫維格·彼得森(Rasmus Helveg Petersen,激進黨),食品、農業和漁業大臣丹·約恩森(Dan J rgensen,社民黨),貿易和發展合作大臣莫恩斯·延森(Mogens Jensen,社民黨),交通大臣馬努斯·赫恩尼克(Magnus Heunicke,社民黨),環境大臣克爾斯滕·布羅斯博(Kirsten Brosb l,女,社民黨)。

  丹麥王室:http://www.kongehuset.dk﹔議會:http://www.folketinget.dk﹔首相府:http://www.stm.dk﹔外交部:http://www.um.dk

  2007年1月1日,丹實行新的行政區劃。全國設五個大區、98個市和格陵蘭、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

  法院分三級。全國有1所最高法院、2 所國家法院和82所地方法院。此外,還有海事與商業法庭、特別訴訟法庭等專門法庭。最高法院由1名院長和17名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政府(司法大臣)推薦,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法院獨立行使職權。最高法院院長托本·梅爾基奧爾(Torben Melchior)。檢察機構隸屬司法部,設總檢察長1名和檢察官9名,均由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總檢察長約根·斯汀·索恩森(J rgen Steen S rensen)。議會監察官漢斯·格莫托夫特-漢森(Hans Gammeltoft-Hansen)。

  (1)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在野黨,1870年成立,為丹麥最古老政黨。黨員6.98萬人。支持歐盟合作,主張自由競爭,反對中央集權。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 26.7%,系丹第一大黨,主席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 kke Rasmussen)。

  (2)社會民主黨(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執政黨,1871年成立。黨員5.2萬人。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24.9%,丹第二大政黨。主張保持和發展福利制度,積極參與國際合 作。主席赫勒·托寧-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

  (3)丹麥人民黨 (The Danish People’s Party):在野黨,1995年10月由退出進步黨的議員組成。黨員6615人。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12.3%。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反對國際合作。主席克裡斯蒂安·圖勒森·道爾 (Kristian Thulesen Dahl)。

  (4)激進自由黨(The Danish Social-Liberal Party):執政黨,1905年成立。黨員8600余人。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9.5%。重視個人尊嚴、自由及環境問題,主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瑪格麗特·維斯塔(Magrethe Vestager)。

  (5)社會主義人民黨(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執政黨,1959年從丹麥共產黨分裂而成。黨員8375人。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9.2%。重視人權、民主和環保,支持裁軍,主張在平 等、自願的基礎上參與國際合作。主席皮婭·奧爾森·迪赫爾(Pia Olsen Dyhr)。

  (6)紅綠聯盟(Red-Green Alliance 或Unity List):在野黨,1989年由原丹麥共產黨、共產主義工人黨及反歐盟勢力組建。反對加入歐盟合作、力主裁減軍費、降低失業率、加強環境保護等。黨員 2524人。1994年9月第一次進入議會。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6.7%。採取集體領導制。

  (7)自由聯盟(Liberal Alliance):在野黨,原稱新聯盟,2007年由原激進黨議員納薩·卡德爾(Naser Khader)等三人組建,2008年8月改稱現名。黨員8000余人。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5%。主張深化移民的社會融合。主席安諾斯·薩繆爾森 (Anders Samuelsen)。

  (8)保守人民黨(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在野黨,簡稱保守黨,1916年成立。黨員1.99萬人。2011年9月大選支持率4.9%,主張堅持私有制和自由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合 作。主席拉爾斯·巴福茲(Lars Barfoed)。

  此外,丹還有基督教民主黨(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和少數黨(Minority’s Party)等兩個議會外政黨。

  瑪格麗特二世:女王。1940年4月16日生於哥本哈根。曾就讀於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法國巴黎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1972年1月14日登基。1967年6月10 日與亨裡克親王(Henrik,法國伯爵)結婚。有二子,長子腓特烈王儲(Frederik),次子約阿希姆親王(Joachim)。女王興趣廣泛,在考古、美術和文學方面頗有造詣。曾於1979年訪華。

  赫勒·托寧-施密特:首相,社民黨人。 女,1966年生,哥本哈根大學政治學碩士。歷任歐洲議會丹麥社民黨書記處書記、丹全國總工會國際顧問、丹央行董事會成員等職。1994至2004年任歐洲議會議員。2005年當選丹議會議員並出任社民黨主席至今。已婚,育有二女。

  丹麥是發達的西方工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經濟論壇2013-2014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十五。2012年,丹麥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約312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5.6萬美元

  經濟增長率: -0.6%。

  貨幣名稱:丹麥克朗(Krone),1克朗=100歐爾( re)

  匯率:1美元=5.79丹麥克朗﹔1歐元=7.45丹麥克朗。

  通貨膨脹率:2.4%。

  失業率:5.8%。

  自然資源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石油探明剩余可採儲量為11.6億桶,居世界第38位。天然氣探明剩余可採儲量為101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4位。1972年起開採石油,2010年產油1232萬噸,天然氣80.9億立方米。探明褐煤儲量9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48.6萬公頃,覆蓋率約11.4%。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但近年來在國民經濟中比重逐漸下降,工業總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石油 開採、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藥、紡織、家具、煙草、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60%以上供出口,約佔出口總額的70%。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企業以中小型為主。

  農牧業高度發達,產量和農產品品質不斷提升。農牧結合,以牧為主。近年受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影響較深,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逐年下降,但在外貿中仍佔較大比重。農牧業總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有耕地2.9萬平方公裡,農場4.2萬個。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約65%供出口,佔出口總額的9.8%,豬肉、奶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貂皮生產國之一,有貂場1555個,2011年產貂皮1400萬張。

   服務業發達, 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6%。 主要包括商業、電信、金融、保險、旅游和技術服務等。旅游業是丹麥服務行業中的重要產業,2009年旅游業收入385.6億克朗,年均外國游客約200萬人。2011年共有酒店599家,客床12.9萬張,外國游客入住4360萬間夜。主要旅游點有哥本哈根、安徒生故鄉——歐登塞、樂高積木城及日德蘭半島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

   海、陸、空交通發達。商船主要從事國際運輸。

  鐵路:2012年鐵路總長2650公裡,客運量2.6億人次,貨運量796萬噸。

  公路:2012年公路總長約7.4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143公裡,共有各種汽車約320萬輛,其中小轎車224萬輛、貨車41.7萬輛、卡車3萬輛、拖拉機1.3萬輛、摩托車15萬輛、公共汽車1.3萬輛。2012年公路貨運量為1.76億噸。

  水運:2012年水路總長400公裡,船舶1781艘,總噸位1160萬噸,港口裝卸集裝箱45.7萬個,貨運量7853萬噸,客運量4053萬人次。全國有港口137個,奧胡斯港和菲德烈西亞港貨運量居前列。

  空運:2012年共有23個機場,各類民用飛機千余架。北歐航空公司為瑞典、丹麥和挪威共有,丹麥佔2/7股份。哥本哈根卡斯楚普機場是丹最大航空港,也是歐洲北部重要航空樞紐。2012年空運乘客1418萬人次,貨物16.7萬噸。

  近幾年公共財政情況如下(億克朗):

 

2010   2011  2012

收入

9636   9960  9993

支出

10110  10304  10711

差額

-474   -344  -718

  2012年,中央政府內債6673億克朗,外債900億克朗,總債務7573億克朗,佔GDP42.5%。

  截至2013年6月,國家銀行黃金儲備201億克朗,外匯儲備4906億克朗。2012年有銀行96家,雇員4萬人。

  外貿是丹麥經濟命脈。主要原料靠進口,產品銷售依賴國際市場。政府制訂優惠政策,鼓勵產品出口。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1987年以來一直保持較大順差。主要進口產品為運輸設 備、電信產品、紙張、原油、煤炭、鋼鐵、機械和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為乳制品、肉、魚、家具、醫藥、電子產品、儀表、船舶、紡織品和服裝等。

  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克朗):

 

2010

2011

2012

外貿總額

1675.7

1820.1

1893.1

進口額

788.7

863.3

901.3

出口額

887.0

956.8

991.8

差額

98.3

93.5

90.5

  2012年丹與主要貿易伙伴貿易情況(單位:億克朗):

  出 口     進 口

  德國      929       1107

  瑞典      802       706

  英國      568       288

  荷蘭      265       393

  挪威      414       281

  美國      451       137

  中國      175       372

  2012年丹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580億克朗,外國對丹直接投資總額為227億克朗。

  [對外援助]2012年丹對外援助總額為155.9億克朗,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84%。援助重點為難民、醫療衛生、農村發展和環保。

  A.P.穆勒-馬士基集團(A.P.Moller-Maersk Group):成立於1904年。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總部哥本哈根。還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航空運輸、商品零售等。1984年成為首家獲准在華開設辦事處的外國船商,在華設立馬士基(中國)航運有限公司,現成為國內最大的外國航運公司。

  諾和諾德集團(Novo Nordisk):1923年創建,世界著名醫藥和生化制品集團公司。2000年,諾和諾德決定將兩類核心業務拆分,負責制藥業務的公司沿用原名,負責?制劑業務的公司改名為諾維信(Novozymes)。諾和諾德生產的胰島素和諾維信生產的?制劑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0%和40%以上。總部在哥本哈根,在歐美、亞洲均設有生產廠。產品上世紀6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

  丹佛斯集團(Danfoss):成立於1933年,丹最大工業集團,在制冷、供熱、水處理和傳動控制制造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產品注重環保、節能、增效。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是其在亞洲的最大生產基地。

   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稅收、高消費為特征。2011年社會福利(公共服務及秩序、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文化娛樂)開支為5875億克朗,約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3%。2011年人均收入20萬克朗。

  根據丹麥憲法,瑪格麗特二世女王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丹麥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國民衛隊組成,其中陸、海、空三軍為現役正規軍隊。國防部是武裝力量最高行政機關,國防大臣為文職,向議會和 首相負責,對武裝力量實施行政領導。國防司令部是武裝力量最高指揮機構,負責三軍的作戰、訓練和后勤保障。現任國防司令彼得·巴特拉姆(Peter Bartram,2012年3月上任)。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義務兵服役期8~12個月,志願兵服役期為54~72個月。2013年國防預算為232億克朗。

  丹麥培育了以童話聞名於世的著名作家安徒生、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學家﹔到目前為止共有13位丹麥人獲諾貝爾獎。在生物學、環境學、氣象學、免疫學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具有平等發展的文化方針,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發達。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

  主要報紙:《日德蘭郵報》(1871年)、《政治報》(1884年)、《貝林時報》(1749年)。

  丹麥通訊社(RitzausBureau):1866年創建。丹唯一的全國性通訊社,由各大報紙合辦。

  丹麥廣播公司:1925年創立。丹麥最大的全國性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丹麥電視二台:1988年創立,1989年開播。

  積極參與地區和全球事務,努力發揮自身影響力。視聯合國、歐盟和北約為其外交三大支柱,視美國為最重要戰略盟友,視北約為其安全保障,積極拓展以北歐合作為基礎的環波羅的海合作。重視應對全球化挑戰,強調發展對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關系。積極推行“氣候外交”。重視對外發展援助,強調以外援促進人權與民主。

分享到:
(責編:王澤、潘旭海)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