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陳俊宏撰寫的署名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正確指引——深刻理解習近平同志關於戰略問題的思考和部署》一文,深入解讀了習近平立足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科學判斷、深入思考,對中國發展進行的戰略規劃和部署。本網進行系統梳理,將其概括為六個“一”,即一個目標、一個指導、一個統籌、一個抉擇、一份定力和一種思維,供網友參考。
一個目標,即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當前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個是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同志2013年1月指出:“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我們還明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目標。”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又一個新的戰略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的最新成果。
一個指導,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指導。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我們要繼續解放思想,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開放的殷切期待,凝聚社會共識,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指導,積極穩妥進行改革試點,努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具體要求是四點:
第一, 我們的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二, 我們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第三, 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第四, 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處理好改革進程中的重大關系。
一個抉擇,即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習近平同志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2013年10月又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維護周邊和平穩定是周邊外交的重要目標。”
一個統籌,即抓好戰略統籌。最根本的,一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二是統籌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一方面要經略好周邊。另一方面,要運籌好大國關系。
國內大局——“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國際大局——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
大國關系之中俄關系: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並同普京會談,他說:“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兩國外交全局和對外關系中都佔據優先的戰略地位。”
大國關系之中美關系: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應該也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沖突對抗的新路,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為中美關系發展指明了戰略方向。
統籌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反映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上,即習近平同志圍繞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目標,作出的一系列新部署:
一是加強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核心內容的思想政治建設。
二是加強以遵守八項規定、踐行群眾路線為主要路徑的作風建設。
三是加強以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為基本准則的組織建設。
四是加強以“老虎蒼蠅一起打”為主要抓手的反腐倡廉建設。五是加強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為根本保障的制度建設。
一份定力,即增強戰略定力。增強戰略定力的核心內涵是,保持強大政治定力,堅定不移地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政治制度模式上,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增強戰略定力的外部目標是,努力維護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良好條件。
一種思維,即加強戰略思維。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加強學習和調研,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增強全球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做到厚積薄發。”習近平同志多次講到加強戰略思維時,還在不同場合提到了各方面的思維:創新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全球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超前思維等。
相關鏈接:
[學習有方]從“習賈之交”看習近平的工作作風和用人任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