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了全面深刻的論述,充分表明我們黨對治國理政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新的高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提高治理能力與推動科學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提高治理能力、推動科學發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必須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思想認識、工作方式、體制機制,加快推動觀念更新、思路調整和能力提高,切實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和工作本領。
適應發展環境新變化的迫切需要。目前,國內外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正在進行新一輪調整,我國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爬坡過坎關鍵期,迫切要求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全面審視山東發展,使我們對省情的認識更加清晰、客觀和辯証。曾經讓我們受益的傳統發展方式和路徑已經難以為繼,如果工作指導不轉變,發展的回旋空間就會越來越小,路就會越走越窄。主動適應發展環境新變化,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以寬廣眼界重新審視山東發展的定位、方向和路徑,變“倒逼”為“牽動”、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實現山東發展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打造長遠發展新優勢的根本途徑。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快結構調整、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競爭發展的核心內容和制高點發生重大改變。隨著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向縱深推進,不合理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增長結構成為山東科學發展必須突破的羈絆。山東除了這幾個明顯的“短板”,在有的優勢領域也存在強項中有弱項、先進中有落后、富裕中有貧窮的問題。“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增強山東發展的內生動力,培植區域發展優勢,要求我們努力實現工作指導轉變,搶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以脫胎換骨的勇氣突破長期制約發展的瓶頸,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和目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著豐富內涵,涵蓋思想觀念、思維方法、運行機制、制度建設等方方面面。必須按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著力破除傳統發展觀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著力轉變粗放型發展模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提高治理能力、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在發展理念、發展定位、發展動力、發展路徑、考核導向上實現新轉變
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山東時,要求山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銳意改革,敢闖新路,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到前列。這在山東發展的關鍵時刻為我們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實這一要求,必須努力在發展理念、發展定位、發展動力、發展路徑、考核導向上實現新的轉變。
在發展理念上實現新轉變。發展理念決定發展方向、影響發展質量。近年來,山東努力做好“新、特、優”三篇文章,大力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質效優先的工作導向初步形成,但實現發展理念的新轉變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必須在創新發展理念上狠下功夫,進一步克服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傾向,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切實轉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要強化經濟工作的質效導向,做到“三個貫穿”:一是貫穿於經濟發展各方面,無論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無論區域發展還是園區建設,都要突出質量效益﹔二是貫穿於推動工作全過程,抓工作、搞改革、促發展都要以質量和效益為衡量標准﹔三是貫穿於謀劃長遠發展,制定規劃、完善政策都要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形成持續提質增效的良好局面。
在發展定位上實現新轉變。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央看一個地方工作得怎麼樣,不會僅僅看生產總值增長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決自身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成效。他殷切期望山東努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上起到領頭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站在全局高度,在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中找准定位。山東是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節點,要自覺把工作放到全國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進一步擺脫過於看重經濟總量排名的糾結,堅持統籌協調、全面發展,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到前列。要准確把握省情特征,瞄准先進水平,在融入大格局中保持率先科學發展強勁態勢。要提高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科學處理區域、城鄉、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長遠發展與眼前利益等關系,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發展動力上實現新轉變。改革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必須充分發揮改革推動、創新驅動、區域互動的疊加效應,增強持續發展后勁。依靠深化改革釋放發展紅利,破除單純依賴投資項目擴張拉動經濟增長的舊模式,把改革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和全過程,以改革促發展、促轉方式調結構、促民生改善。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由“山東制造”向“山東創造”“山東設計”“山東標准”轉變。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兩區一圈一帶”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更多依靠市場力量配置資源,讓各類市場主體在公平競爭中煥發更大活力。
在發展路徑上實現新轉變。發展路徑的選擇決定著未來發展的取向。山東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一個重要原因是存在重規模和速度的路徑依賴。路徑依賴具有慣性力量,克服起來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必須拿出更大勇氣和決心,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要把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作為轉變發展路徑的關鍵舉措,勇於摒棄多年形成的已不適應發展要求的路徑依賴,積極推動三次產業結構從“二三一”向“三二一”加快轉變,產業內部結構從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加快轉變,堅定不移走轉型發展之路。要把大力調整需求結構作為轉變發展路徑的重要環節,積極有效地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協調發揮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要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轉變發展路徑的重要目標,加快推進生態山東建設,毫不放鬆地抓好節能減排,狠抓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著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問題方面真正見到成效。
在考核導向上實現新轉變。政績考核具有發展“風向標”作用,是轉變工作指導的關鍵環節。要按照習近平同志關於考核評價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的要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用好科學的政績考核“指揮棒”。要明確考核定位,重視看基礎、看質量、看潛績、看實績,著重看推動科學發展、解決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的實際成效。要科學設置指標體系,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注重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增強考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改進考核方式方法,把工作導向、考核導向和用人導向統一起來,進一步防止過於偏重依靠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和顯績識別干部的現象,以科學的政績考核引導廣大干部創造實實在在的政績。
提高治理能力、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思想、能力和作風建設
提高治理能力、推動科學發展,對各級領導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和作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各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出了新的現實考驗,需要我們切實加強思想、能力和作風建設。
提升思想境界。提高治理能力、推動科學發展是一次深刻的變革,必須以思想的新境界開創工作的新局面。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堅決破除陳舊思維定勢,確立與科學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堅持長遠眼光,克服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重視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干事創業,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本,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這篇大文章﹔強化價值引領,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強省建設的強大正能量。
加強能力建設。要著眼於提高治理能力、推動科學發展,加強學習實踐,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能力,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頭腦清醒、站穩立場、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主見、有定力、有底氣,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努力提高組織動員能力,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統籌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增強全社會投身改革發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努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能力,增強思維系統性和工作協調性,正確處理各方面關系,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做到科學推進、勇於擔當,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弘揚優良作風。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三嚴三實”,為各級領導干部樹立和弘揚優良作風指明了方向。“嚴”是立德之本,“實”是干事之基。各級領導干部要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自覺踐行“三嚴三實”的要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持以“三嚴”立規矩,以“三實”正作風。要堅持問題導向,用問題倒逼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推動發展。要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解決突出問題,推動形成良好作風,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作者為中共山東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