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FBI探員27年、以FBI總部暴力幫派犯罪部門主管榮退的第二代華裔George Fong接受採訪,分享他的罪案調查經歷。(美國《世界日報》/駱舒嫻 攝)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大力向華人小區招攬賢才,許多華人對FBI探員了解甚少。擔任FBI探員27年、以FBI總部暴力幫派犯罪部門(Violent Gang Program)主管榮退的第二代華裔George Fong接受該報專訪,分享他在FBI期間調查罪案的幕后故事。
結緣FBI純屬偶然,1970年代初,George Fong剛從大學財會專業畢業,當時FBI緊缺有財會專長的人才從事金融犯罪調查,George和一位退休探員聊天時,對方建議他投考FBI,從此開始了27年探員生涯。
比起金融罪案,George Fong對暴力罪案興趣更濃,執行臥底任務幾乎是家常便飯,但真實生活中的臥底與好萊塢大片或美劇裡展現的截然不同,“做臥底不是扮演完全和自己不同的角色,你仍是你,這樣才能顯得自然真實,逐漸取得調查對象的信任”。
一次調查一起買凶殺人案件,George奉命喬裝職業殺手,接近買凶者。“我和電影裡那種身形魁梧的殺手形象完全不沾邊,但我需要做的是展現自己作為殺手的能力,讓對方相信我能夠勝任這個任務”,初步聯系建立起來后,George與對方像普通聊天一樣開始聊殺人計劃,一點一點套出對方買凶殺人的想法。
面對疑難懸案,縱使精明強悍的FBI探員,也會有挫敗感,“破案當中,運氣和時機缺一不可”。1999年震驚全美的連環殺手Cary Stayner接連在優勝美地殺害兩名死者,當時在FBI沙加緬度分局負責搜証組的George Fong參與搜索証據,所獲無多,更有兩名被調查對象在沒有參與作案的情況下供認犯案,導致調查走了不少彎路,五個月過去仍毫無頭緒,Stayner甚至在殺害第三名死者后給FBI送去一份指示棄尸地點的便條。五個月調查下來感覺很挫折,直到Stayner犯下第四起凶案,現場留下大量人証、物証,FBI在不出一個月時間內火速破案,將Stayner緝捕結案。
2010年從FBI榮退之后,George Fong開始嘗試以自己經歷寫作偵探小說。第一本以他處理過的一起少女被綁架案為框架的小說“破碎”(Fragmented)在今年2月面市,第二本則以Stayner案為藍本,希望將來能寫出一個系列。George說,FBI人員離職時都需按規章簽署保密協議,保証離職后不會泄露機密數據,所以書中絕不會出現真實案件的內容,隻會取一個大致的情節架構。(駱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