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說實話、講白話,形象比喻迭出,深入淺出答熱點
■回應外界“中國經濟下滑”猜測:GDP下限必須保証充分就業、居民收入有增長
![]() |
||
□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道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13日上午在京閉幕,表決通過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等。
10點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如約與中外記者見面。在近兩個小時的交流過程中,從失聯的馬航客機到中國金融風險,從中國與周邊關系,到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及至外交、民生保障、反腐等諸多問題,李克強均坦誠以對,常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闡釋政府工作,回應經濟社會熱點。
[關鍵詞·馬航事件]
“隻要有一絲希望,絕不放棄搜救”
李克強說:“昨天我還和在前方的中國一艘搜救船船長通話,請他們盡力再盡力。我們對衛星圖像上發現的一些疑點,也在盡力地進行辨認。隻要有一絲希望,我們絕不放棄搜救!對於中國的航班安全工作,我們一直不敢放鬆,人命關天啊!”
[關鍵詞·深化改革]
“30多年前,起早貪黑還吃不飽”
李克強回答中國日報記者有關深化改革的問題時說,去年以來國務院開了40次常務會議,其中有30次是研究改革相關的議題,即使是其他議題我們也是在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和推進的。其基本取向那就是讓市場發力、激活社會的創造力,政府盡應盡的責任,讓人民受惠。
他說:“這也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我在農村作村干部,那時候起早貪黑,恨不得把每個勞動力當天干什麼都給定下來,結果呢?到頭來就是吃不飽肚子。后來搞承包制,放開搞活,農民自己決定干什麼、怎麼種,幾年時間溫飽問題就解決了。當然,我們現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目標要有個過程,但古人說‘吾道一以貫之’,隻要我們鍥而不舍,假以時日,必有成效。”
“遇萬難還須放膽,破困局要用智慧”
李克強在談及上任一年最大挑戰時表示,要說去年最大的挑戰,那還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遇萬難還須放膽,破困局要用智慧。
李克強強調,但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所謂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隻要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的成功之道。
他表示,有去年應對經濟下行的經歷,中國經濟又有著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要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
李克強在回答中央電視台記者有關簡政放權的提問時說,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是減少權力尋租、鏟除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去年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在推進簡政放權當中,也確實遇到了像避重就輕、中間梗阻、最后一公裡不通暢等問題。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隻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至於說到什麼程度滿意,那就是正確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我們要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注入新動力。
李克強表示,改革會觸動利益,會動奶酪。放權,某些人權就少了,放寬准入增強市場競爭力,現有的一些企業可能會有壓力。但為了釋放改革紅利,尤其是讓廣大人民受惠,我們義無反顧。
[關鍵詞·反腐]
用法治思維、用制度來管權管錢
李克強說,腐敗是人民政府的天敵。對腐敗分子和腐敗行為我們零容忍。我們要用法治的思維,用制度來管權、管錢。今年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而且加快推進“權力清單”公布,界定權力的邊界,防止濫用權力。對於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一些領域,比如像土地出讓金收入、礦產權的轉讓等,我們要全面審計,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讓權力尋租行為、讓腐敗現象無藏身之地。
[關鍵詞·中國經濟]
“我們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
李克強在回應美國記者“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低於7.5%”的猜測時說,去年並沒有採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經濟預期目標,為什麼今年不可以呢?當然,我不否認今年可能會有更復雜的因素,我們之所以把經濟增長率定在7.5%左右,考慮的還是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我們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后的民生、增長背后的就業。
李克強說,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也難以增加社會財富。我在基層曾經訪問過一些“零就業”家庭,一個家庭沒有一個人就業,真是毫無生氣,沒有希望。現在我們全國每年要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1000萬人以上,還要給六七百萬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留有一定的空間,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李克強說,當然,我們既然說 GDP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彈性的,高一點,低一點,我們是有容忍度的。至於你說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麼,那就是這個GDP必須保証比較充分的就業,使居民收入有增長。我們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的GDP。
“我怎麼願意看到金融產品違約呢”
李克強表示,對於“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我們也正在加強監管,已經排出時間表,推進實施巴賽爾協議III規定的監管措施。
他說:“我兩會期間參加一個代表團的審議,有來自銀行界的代表問我,是不是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偏高了一些?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隻能這樣做,我們不能把今天的墊腳石變成明天的絆腳石。至於你問我是不是願意看到一些金融產品違約的情況,我怎麼能夠願意看到呢?但是確實個別情況難以避免,我們必須加強監測,及時處置,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不能總出口鞋襪、衣帽、玩具”
李克強指出,推介中國的產品,維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正當權益,這是作為中國總理份內的事。在去年訪問中東歐的時候,他曾經跟他們的領導人說,“如果你要建高鐵、核電,在同等質量下,用中國的裝備可能是建設最快、成本最低的,我有這個底氣。”
李克強說,中國的經濟要升級,出口產品也要升級,我們不能總是賣鞋襪、衣帽、玩具,當然這也需要,但中國裝備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場上接受競爭的檢驗,提質升級。
李克強說,“還想通過各位,向中國企業轉達一句話:你們可是要盡力啊。我們對中國裝備作出了承諾,可不要讓這個承諾落空啊。”
[關鍵詞·民生保障]
干一寸勝過說一尺
李克強在談及解決群眾基本住房問題時說,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這應該是政府奮斗的目標。我們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況,分類施策、分城施策。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來解決好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問題,在這方面,干一寸勝過說一尺。
棚戶區政府心頭之痛
李克強指出,國家城鎮集中連片的棚戶區還居住著上億人,可以說不具備基本的生存條件。幾百個人一個旱廁,特別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戴著棉帽、穿著棉衣,這可以說是政府心頭之痛。所以今年至少要再改造470萬套以上。
戰霧霾嚴懲傷天害人
李克強在回答有關霧霾的提問時說,這已經成為重大的民生問題,我們說要向霧霾等污染宣戰,可不是說向老天爺宣戰,而是要向我們自身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來宣戰。對包括霧霾在內的污染宣戰,就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對那些違法偷排、傷天害人的行為,政府絕不手軟,要堅決予以懲處。對那些熟視無睹、監管不到位的監管者要嚴肅追查責任,我們不能等風盼雨,要主動出擊。
[記者會花絮]
記者凌晨開始排隊,但沒去年早
雖然今年的金色大廳為媒體准備了726個座位,但仍舊一票難求,不少媒體為了能搶佔“有利地形”,選擇早早在大會堂門口等候。今年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日本電視台和日本NHK電視台的攝像記者,他們從凌晨就開始排隊。7點整,排隊記者數量已達300人,待到7時40分入場時,不少媒體直接沖了進去,如願搶到前排的座位。
今年的記者相對於去年李克強總理的首次記者招待會顯得更加理智。據大會堂的警衛人員介紹,去年李克強總理記者招待會前夜就有記者佔位守候,最早的是在前晚22點就開始蹲點,“有媒體凌晨2點就來了,但也隻排到了第7號”,排隊人潮持續了幾乎一整晚。現場記者回憶起入場情況時表示,“門口就像一個大球在往裡挪動,相機都要擠飛了”。
今年金色大廳的服務更加人性化。一大早空腹來搶座記者驚喜發現,今年金色大廳不僅新增無線WiFi,還在旁邊澳門廳為記者准備了精美早餐,讓等待不再枯燥。
總理三贊外媒記者“中文好”
今年總理記者招待會,在提問的15家媒體中,有9家是境外媒體,其中,前5個提問機會,有4個給了外媒。此外,金色大廳主席台上總理和主持人的名牌,首次在中文下方標注了英文。有記者認為,這些細節是“更開放的表現”。
在回答記者提問中,李克強三次稱贊外國記者中文“很流利”。第一次是回答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提問,總理表揚說:“你的中文說得很流利,也很標准,我聽懂了。”第二次是稱贊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記者,“你的中文就更標准了。”聽完英國路透社記者的提問后,李克強更是發出了感嘆,“我確實很佩服你們這些駐華記者,能這麼流利地說中文。”不過對於國外記者頻頻用流利的中文發問,李克強還是不忘補充道,“這是中外記者招待會,還得請翻譯做一次翻譯。”
新華社記者點評說:“總理在一場記者會上接連對三位外國記者的中文予以好評,這在歷次記者會上從未有過,這無疑讓現場的氛圍變得輕鬆、活潑。如果觀察今年的全國兩會,在很多答記者問的現場,都有為數不少的外國記者用流利的中文提問。這雖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它卻反映出中國在世界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
對於今年中外記者的提問,不少網友表示“不過癮”,外媒的提問基本中規中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關注馬航客機失聯進展以及中國的開放政策,英國《金融時報》則關心“金融和債務風險”,而其余外媒提出的也大都是些往年問過的常規問題。有網友表示,原本希望在“加時”階段有好問題提出,但荷蘭媒體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所問的中歐貿易、社會保障問題均沒給大家帶來驚喜。
起身后又被追問兩個問題
記者會結束后,李克強總理站起來將要離開現場時,又回答了兩位記者的追問。一位香港記者問,今年會有新的惠港政策出台嗎?李克強說,凡是有利於香港繁榮發展的事,我們都會去做,過去是這樣,今后還會是這樣。接著又有記者追問可否談談這一年的感受體會,李克強風趣地說:你這個問題太大了!
美女翻譯曾是溫家寶首席翻譯
今年的總理記者招待會,李克強身邊的美女翻譯張璐其實是總理記者招待會的“常客”。
張璐出生於1977年,2000年畢業於外交學院國際法系,現任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副處長,曾是胡錦濤與溫家寶的首席翻譯,也是重要對外場合的首席翻譯之一。
2010年全國兩會溫家寶總理記者招待會上,張璐作為翻譯出現,這也是5年來首次起用女翻譯。2011年,因在總理記者會上現場流利地翻譯溫家寶總理引用的古詩詞,張璐受到了眾人熱捧,當時的微博點擊率甚至超過了劉翔。有翻譯家表示,“每年兩會最難的翻譯之一就是總理的一年一度的記者會”。而為了能出色地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張璐每次都會做大量且充分的准備。
2010年在母校外交學院舉辦講座時,張璐介紹了翻譯竅門。她說,為了給溫家寶做翻譯,她提前認真收集並學習了溫家寶2003年至2009年答記者問的視頻等資料,並整理了溫家寶以前在講話中所說過的所有古詩句和成語。張璐說,自己在2009年一年裡多次跟隨溫家寶出訪,經過多次翻譯之后,她對溫家寶的講話風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對她在記者會上的翻譯有很大的幫助。
晨報記者 舒曉程
[專家點評]
我的感受就是“實在”。15個問題,從治理環境污染、經濟增長、金融風險到住房等一些民生問題,應該說涵蓋了我們老百姓最關心的主要問題。總理對所有的問題都是非常實實在在地、實事求是地做了准確的回答,應該說通過新聞媒體滿足了老百姓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准確地闡述了政府的思考和政府的立場,所以我的感覺就是“實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隆國強
李總理的講話非常明確地提出來要勇於面對我們現在正在面臨的金融風險,也對整個行業提出明確要求,就是要加強監測,及時處置,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既是總理的表態,也是我們金融監管部門的一貫要求,我們會在這方面認真地貫徹落實。
——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副主任 閔路浩
我聽了李總理的答記者問,有兩點很深的感受。一是干和說的結合,我覺得這一次的答記者問不同於去年,去年更多是新一屆政府就任之后向社會公眾的承諾,而這一次是新一屆中央政府就任一年之后的回顧。這次答記者問當中針對記者提出的各種問題,李總理既是基於未來的一種表態,也是對去年一年工作的總結,所以可以看到當中很扎實的部分就是對過去工作的梳理,既是向代表們的報告,同時也是向社會、向記者的宣示。二是非常生動,這是李總理答記者問當中的風格,我覺得這裡面語言非常生動,貼近老百姓,讓大家能理解,有很多事例,比如談到越南東盟,有很多親身的體會,這樣一來就拉近和記者、公眾之間的聯系,這是政府一個很重要的轉變。
——國家行政學院政府法治咨詢研究中心主任 楊偉東
(據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