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熱門專業如今屢屢登上“就業難”榜單﹔“研不如本、本不如專、專不如職”現象越來越嚴重﹔一邊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另一邊“用工荒”年復一年地上演。
面對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個“悖論”,兩會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悖論一:“熱門”專業不吃香 “冷僻”學科遭哄搶
近幾年,曾經被認為炙手可熱的計算機、英語、法律和金融等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變得越來越難。而昔日被看作“冷僻”的專業如土木工程、氣象、園林、印刷、針灸、物流、中醫按摩等,則出現了畢業生供不應求狀況。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校長黃德寬說:“前些年,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一哄而上’,好就業的專業各個學校都來辦,結果造成了宏觀上的失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分析:“我國在工業化中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勞動者,但我國大學生中60%甚至更多是學術類的,而新加坡學術類學生最多佔到30%。”
“大多數學校缺乏科學預測,盲目開辦所謂的熱門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能力不強,難以適應市場的要求。”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昆明市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陳科含說。
悖論二:研不如本 專不如職
學歷高卻不好找工作,成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大“怪象”。“讀到碩士和博士后,專業性越來越強,調整的空間反而變小了。”黃德寬說。
莫榮說,“國外一個系一年就一個博士生,在中國可能好幾十個,一個老師就帶好幾個,這種都往碩士、博士方向走的培養模式有很大問題。”
就業難與畢業生本身的就業觀念也有關系。黃德寬說,“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是‘就高不就低’,讀了碩士博士,往往讓他們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商務廳機電和科技產業處處長寸敏認為,“高學歷反而不好找工作的現象也從側面表明,一些企業開始轉變‘唯學歷至上’觀念,注重招聘符合自己需要、實用的人才,而不是裝點門面。”
悖論三:有人沒活干 有活沒人干
“現在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工廠招工難,這種情況一年比一年加劇,縣以下的工廠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人,年輕人很少。”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迎駕集團總裁倪永培說,“我估計再過幾年,很多企業就開不了工,因為這一批40多歲的人離開以后,沒有人接替。”
陳科含長期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她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之間是供需雙方沒有找到契合點,匹配度不夠,存在多種錯位,勞動力市場實際上是求大於供的。”
黃德寬建議,“畢業生應該降低就業重心,如果人人都盯著大的城市,就業難度會更大。”
代表委員們還呼吁消除院校歧視造成的結構性矛盾。寸敏說,“有些單位不顧實際,動輒‘985’‘211’,這種院校歧視加劇了結構性就業困難。”
拼數字·拼爹媽·拼運氣
如何打碎大學生就業“拼圖”
高校就業率拼數字閃現出虛假繁榮,大學生找工作“拼爹”制造新的不公,工作好壞全憑拼運氣破壞了教育本質。面對2014年即將來臨的嚴峻就業形勢,代表委員們期待打碎大學生就業各種“拼圖”。
拼數字,拼出就業虛假繁榮
現狀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然而各地公布的高校就業率卻依然很高,多數都在80%以上。
學生心聲
不少學生反映,學校對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存在一定“水分”。隻要弄到一個蓋好章的就業証明,就算一個就業率。
代表建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專家朝克說,有的高校出於生存需要,誘導學生就業造假,而教育主管部門出於政績需要,往往也不會主動嚴查就業率造假。
國外高校是在學生就業一年后再進行就業率統計,統計口徑非常嚴格,由人力資源部門或第三方評價機構操刀。“希望就業統計回歸到以就業質量為標准,這樣才會倒逼學校調整專業和招生制度。”
拼爹媽,拼來公平傷痕累累
現狀
社科院《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說,大學教育與勞動力市場實際脫節,大學生就業中“拼爹”顯而易見。另一項“中國大學生就業、生活及價值觀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出身農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最困難。
學生心聲
一位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在微信上說:如果拼搏不如“拼爹”,注定會損傷我們追尋夢想的信念。
委員建言
“拼爹”就業被曝光的例子不少,但相對於整個高校畢業生群體仍然微乎其微。即便如此,其影響不容小覷。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校長黃德寬說,我們必須從制度設計上呵護好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起點的公平,更要逐步實現好工作在體制外。“希望‘唯才是用’的新風能夠吹起來,讓個人奮斗成就夢想成為年輕人的信仰。”黃德寬說。
拼運氣,拼得教育遠離初衷
現狀
上個名牌大學,學個熱門專業,更多的是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社會公認的成功。由於沒有求職的統一標准,實現讀書帶來的“有用”,基本靠運氣。
學生心聲
去年畢業的小王說,自己在新公司上了十多天的班就辭職了,因為上不了手,而他的同學則進了薪水很高的單位。在小王看來,同學也許是運氣更好一些。
代表建言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說,入口不正確,當然會導致出口難,就業難的症結要回歸到整個教育體系中來探討,隻有教育回歸本質,才會實現就業從容。
教育本該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現實卻都在拼分數,什麼對考試有用就學什麼,什麼專業成本低就開設什麼,至於能不能就業,全憑學生們去拼運氣吧。“希望初等教育階段學生可以學到常識,大學能夠學到受益終生的技能,這些能力會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幫助個人更好地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