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綜合報道

新華調查:廣州棄嬰家長被刑拘事件追蹤

2014年03月03日09:2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我們做錯了,但當時不知道該怎麼辦”——廣州棄嬰家長被刑拘事件追蹤

    新華網廣州3月2日電(記者陳寂)28歲的阿玲,一個星期前正與家人一起滿心歡喜地等待腹中的孩子降生。如今,因將患病的新生兒丟在廣州嬰兒安全島外,阿玲的丈夫涉嫌遺棄罪被警方刑事拘留,成為廣州市設立“安全島”以來因“惡意棄嬰”被刑拘的第一人。

    這對年輕的父母為何作出棄嬰決定?他們將面臨怎樣的懲罰?3月1日,阿玲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形。

    “我們做錯了,但當時不知道該怎麼辦”

    據廣州市社會福利院介紹,2月23日中午,有一男一女兩人將一隻紅色環保袋遺棄在該院門口的嬰兒安全島,並迅速乘坐出租車離開現場。值班保安發現袋中有一名女嬰,經120搶救后証實,女嬰在被拋棄前已經死亡。

    警方通報稱,接到這起惡意棄嬰事件的報警后,民警經過走訪調查初步查明案發經過,並於24日下午5時許,在廣州市白雲區某醫院產科病房查獲33歲的嫌疑人陳某,即死亡女嬰的父親。

    阿玲回憶,2月22日晚上10時,她在醫院裡順產生下一個體重3.26公斤的女嬰。女孩出生之后,出現氣促、皮膚發紫的狀況,隨即被轉入新生兒科進行治療。

    躺在病床上的阿玲,揪心地聽到丈夫陸續捎來的消息,都是關於女兒身上的各種症狀。“從出生起就不斷有新的問題傳過來。”阿玲說。

    孩子的醫院病歷顯示,氣管、食管明顯畸形,氣管插管困難,?裂,心肌損害,頭顱血腫,患有新生兒肺炎。

    “當時,新生兒科的醫生說,外科手術分得比較細,他們醫院沒有辦法做。”阿玲說。凌晨時分,阿玲又自己到新生兒科問了孩子的情況。

    “醫生說,已經叫了省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參加了會診,也在孩子的喉嚨裡放了支架,但會診的醫生也認為孩子很難救活。”她說。

    記錄於2月23日9時29分的醫生和患者家長談話內容摘要顯示:“患兒氣管插管困難,不排除嚴重復雜先天畸形存在,病情危重,與患兒家長詳細解釋病情,家長表示知情理解,要求放棄治療,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由患兒家長承擔,予即刻簽字辦理出院。”

    阿玲回憶起作出放棄治療女兒的決定,“一下子就懵了”,她說:“孩子食管和氣管連在一起,手術連專科醫院都說做不了。當時根本沒有來得及思考。如果說給我們48個小時考慮,或者有另外的路可以走,就不會作這個決定。”

    在當天11時為孩子辦理完出院手續之后,阿玲丈夫與她母親一起搭乘出租車,將女嬰遺棄於廣州嬰兒安全島。阿玲告訴記者,她和丈夫是在醫院時知道有安全島的,還知道那裡有呼吸機,因為知道女兒出院后慢慢就會停止呼吸,所以丈夫就往安全島送。

    “我現在覺得我們做錯了,但當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阿玲氣息虛弱地說。

    生命至上和打擊棄嬰並行不悖

    2月27日上午,在收到警方對丈夫的拘留通知書后,阿玲找到律師事務所咨詢,並在律師的幫助下到天河區龍洞派出所錄口供,希望替丈夫分擔罪責。

    陪同的律師任雅?告訴記者,目前警方未將阿玲作為犯罪嫌疑人,也無法確定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會怎麼認定。如果會列為嫌疑人的話,阿玲也應該去承擔這個事情,她的這個行為也算是自首。

    “我們把孩子抱過去的時候,孩子還是有呼吸的。孩子是我身上的肉,我以前流產過,孩子出生我們多高興啊。看到現在社會的譴責我很難過。”阿玲說。

    設立安全島一月間,廣州市社會福利院受到巨大的承接壓力與情感沖擊。在發生了這起“惡意棄嬰”事件之后,福利院院長徐久告訴記者,福利院將對涉嫌惡意遺棄嬰兒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以及涉嫌有組織遺棄嬰兒的行為及時報警,並積極提供監控視頻及其他相關線索配合警方依法嚴厲查處。

    據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魯英介紹,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有“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的內容,《婚姻法》第21條也明確“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刑法》261條指出,對“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設立安全島,是基於生命至上、兒童權益優先的原則,與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與刑法打擊棄嬰犯罪也是並行不悖的。”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律師雜志主編陳舒說。

    先救孩子!

    據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的廣州辦公室介紹,他們在救助重病患兒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庭承擔不了醫療費用,也有一些家長嫌棄患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另外,一些病種在我們的風俗中是被看不起的,這會促使家長在壓力下萌生棄嬰的念頭。

    2010年,一個出生才兩天、患有肛門閉鎖的女嬰被拋棄在廣州一家醫院,父親當日在論壇發帖求助,稱“自己不配做父親”。廣州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向社會籌款,為孩子完成了緊急手術,安裝了造?袋。社工羅典輾轉聯系到了孩子父親,了解到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要求他放棄孩子,他不忍,就把她放在了醫院。

    “患有重大疾病孩子的家長很多都想放棄治療,我們一方面努力為他們籌款,另一方面盡量保持聯系,其實也是監督他們不放棄孩子。”羅典說,“很多腦癱孩子家庭受到的折磨時間漫長,家長的心路歷程是很艱難的。”

    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創始人張雯表示,民間的救助資源也非常願意幫助這些孩子,很多時候,問題出在救助的資源整合和信息溝通上。民政部門也願意和民間救助力量合作,讓這些家庭知道:先救孩子,然后有人願意幫助他們。

分享到:
(責編:王飛飛(實習)、趙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