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末,我國信用卡壞賬總額已達251.92億元,同比增長超百億元。專家認為,信用卡壞賬攀升,除銀行發卡審核不嚴外,信用卡套現問題也不容忽視。在許多地區,信用卡套現現象層出不窮,已成為多方得利的“好生意”,亟須相關部門的重視。
銀行“跑馬圈地”催生信用卡壞賬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信用卡累計發卡3.91億張,信用卡人均擁有量已達到0.29張。記者發現,盡管信用卡在銀行卡總量中佔比不大,但其帶來的壞賬問題不容小覷。
央行數據顯示,我國信用卡2013年新增壞賬已接近2012年新增壞賬的3倍。
天津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銀行採取階梯考核,發卡員工大部分收入都要靠發卡提成,開卡越多提成越高。“我們考核壓力大,隻要是有正式工作的人,都千方百計給他們開卡。”
一項調查顯示,7.38%的消費者持有6張以上信用卡,1.35%的消費者持有超過10張信用卡。假設某人在20家銀行各辦理了1張1萬元額度的信用卡,由於各銀行互不影響,其總信用額度就達到20萬元,可能遠超其償債能力。
信用卡套現成壞賬風險源
業內人士指出,信用卡壞賬攀升背后,層出不窮的信用卡套現現象不容忽視。
某第三方支付公司天津負責人趙先生告訴記者,行業不同,POS機的刷卡費率也不同。一般在大型超市、家電賣場、手機繳費營業廳等,刷卡手續費是0.38%,餐飲娛樂行業手續費是1.25%。年輕人在消費后發現還不起信用卡,就用另一張卡套現還原來的欠款,成為“養卡族”。他們一般找到信用卡代還公司,用新信用卡刷POS機,把欠款和手續費刷給對方,然后讓代還機構為其還款。此間其付出的手續費一般為1%。
天津某城商行客戶經理高女士早年辦理了多張大額信用卡,總信用額度達60萬元以上。高女士告訴記者,“有的地方手續費很低,我找了一家50元手續費封頂的套現公司。每個月套出20萬元現金,投資一個50天左右的銀行理財,光利息收入就有差不多2000元,刨除套現成本,全是淨賺,而且不耽誤信用卡到期還款。”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告訴記者,許多民營企業主很難拿到銀行貸款,就通過各種方式辦理多張大額信用卡,一旦企業出現資金緊張,就通過信用卡套現獲取流動資金。通過套現,大量資金由消費貸款轉化為“生產經營貸款”,這成為信用卡壞賬的重要風險源。
信用卡套現為何屢禁不止
記者發現,違法的信用卡套現行為在各地均不鮮見,甚至已成為多方得利的“好生意”。
天津順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朱經理告訴記者,隻要提供身份証、房產証和工作証明,就可通過行長推薦的方式,辦理3張至4張總額度約50萬元的大額信用卡。而對發卡行來講,用戶刷卡越多手續費就越多。另外,許多收單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由於有利可圖,第三方支付公司即使知道某商鋪是做套現的,也願意把POS機賣給他們,致使信用卡套現屢打不絕。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 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225條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目前我國的信用卡壞賬水平仍處於風險可控狀態,但考慮到年前曾出現大批利用信用卡預授權漏洞大額套現的行為,未來整體壞賬金額或將繼續攀升。相關部門應設置合理的信用卡申請門檻,通過完善征信系統使各銀行共享信用額度,並對愈演愈烈的套現行為加大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