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深閱讀

2013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68845億元,實際增長7.7%

中國經濟,砥礪前行

——國家統計局解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張翼

2014年02月25日08:50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圖表均為新華社發

2月12日,在山東一家企業,工人們忙著加工出口內衣產品。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國家統計局2月24日發布了《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筆筆數據、張張圖表勾勒出中國沉穩堅毅、砥礪前行的腳步。

  經濟建設:健步而行

  這一年,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繼續發酵,全球經濟仍然處於緩慢的復蘇過程中,增長乏力,波動頻繁。2013年一、二季度,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國家統計局的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68845億元,實際增長7.7%,增速與上年持平,超過年初確定的7.5%的預期目標。

  2013年四個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率分別是:7.7%、7.5%、7.8%、7.7%,雖然前兩個季度增速小幅回落,但全年各季度增速始終維持在7.5%~7.8%的合理區間內,最高增速與最低增速的差值隻有0.3個百分點,波動幅度明顯收窄。

  “在持續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國能實現7.7%的增長,這個增速是較高的,成績是難得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指出。

  “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向結構調整要發展的潛力。”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形勢,新一屆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指出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明確了要努力使經濟穩定地運行在合理區間的目標,即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隻要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就盡量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不超發貨幣,不增加赤字,沉穩守中。同時從供給和需求兩側發力,採取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7.7%的GDP增速,對應的增量是49375億元,大於1994年GDP總量48198億元。”謝鴻光說。

  縱觀世界各國,從季度增速來看,美國經濟增速比上年下滑,歐元區經濟仍然為負增長,印度、南非等發展中大國經濟增速也出現下滑。

  克服重重困難,堅毅前行。2013年,中國向世界呈現的是一幅沉穩大氣、健步而行的經濟運行圖景。

  就業物價收入:實實在在的夢想

  就業,是衡量一個經濟體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志﹔物價,是影響人民生活的大事。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內容。

  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減少了244萬人,但就業總量仍然實現了持續增長。全國就業人員總數達到769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達38240萬人,增加113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比上年多增4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比上年末降低了0.04個百分點。

  相比於其他國家,中國的失業率水平是低的。2013年美國失業率雖然在逐漸下降,但12月份失業率仍然高達6.7%,歐元區則一直維持在12%以上。部分發展中國家失業問題也較為嚴重,南非的失業率甚至超過20%。

  2013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漲幅與上年持平,低於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的月度波動幅度也比較小,始終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除2、9、10月份受氣候、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同比漲幅略高於3%,其余月份漲幅均在3%或以內,全年各月漲幅在2.0%~3.2%的狹窄區間內波動。

  對此,謝鴻光分析指出,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努力使市場供求保持平衡。

  統計公報顯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提高——

  一是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比上年實際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增長7.0%﹔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增長8.1%。

  二是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高。2013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7%,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0%,下降1.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家具類、通訊器材類等熱點消費領域銷售額均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汽車類銷售增速也比上年加快3.1個百分點﹔年末全國民用轎車保有量達7126萬輛,增長19.0%,其中私人轎車達6410萬輛,增長20.8%。

  三是居民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2013年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五項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785萬人、3680萬人、1192萬人、887萬人、968萬人﹔按照農村扶貧標准計算,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1650萬人。

  結構優化:看得見的新變化

  “雙11”一天,淘寶網實現幾百億元的銷售額﹔互聯網金融崛起,余額寶、微信紅包搶奪著眼球,也搶奪著用戶市場﹔打車軟件“纏斗”……2013年,就在我們身邊,各種服務業態的巨變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地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經濟結構。

  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出現了歷史性的積極變化。

  2013年,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0.0%,比上年略微下降0.1個百分點,比重基本持平,而第三產業比重則明顯提高,達到46.1%,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比重高2.2個百分點。

  “這種變化不僅是消費結構升級不斷加快的客觀反映,也是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不斷推進的結果。”謝鴻光指出。

  轉方式、調結構是提質增效的重要內容,既是優化發展的抓手,也是其結果。過去的一年,我國產業、區域、城鄉等經濟結構均有所改善:

  ——高技術制造業比重進一步提高。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8%,快於規上工業2.1個百分點。

  ——地區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2013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9%,增速小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而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則分別增長22.2%、22.8%和18.4%,分別比東部地區高4.3、4.9和0.5個百分點。

  ——城鄉結構進一步優化。2013年末,全國城鎮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929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3.73%,提高1.1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高2.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3.03,比上年縮小0.07。

  過去的一年,在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的前提下,勞動生產率、企業利潤額、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等都實現了穩步提高。

  一是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7.3%,比2009年提高37.8%。在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縮小、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趨勢下,勞動生產率的穩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我國的人口紅利期,提升了我國產業和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二是企業利潤額穩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額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私營企業增長14.8%﹔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額增長16.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額增速達到20.1%。

  三是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全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為12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68立方米,下降5.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

  科技創新:“上天入地”不是夢

  2013年,憑借高科技的力量“上天入地”,一個個精彩瞬間留在中國人的記憶中,也載入了世界科學發展的史冊。

  這一年,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施首次繞飛交會試驗,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實現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實現從深潛海試到科學應用的跨越。2013年全年,我國成功發射衛星14次。

  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全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11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9%,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469億元,增長16.0%。其中基礎研究經費569億元。

  科技發展的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下面這組數據讓我們對未來更有信心——

  2013年全年,國家安排了3543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118項“863”計劃課題。累計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3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43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002家。全年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累計支持設立141家創業投資企業,資金總規模近390億元,投資了創業企業422家。全年受理境內外專利申請237.7萬件,其中境內申請221.0萬件,佔93.0%。授予發明專利權20.8萬件,其中境內授權13.8萬件,佔66.6%。

  到2013年年末,全國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30098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556個。全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証機構174個,已累計完成對110949個企業的產品認証。全年制定、修訂國家標准1870項,其中新制定1161項。

分享到:
(責編:劉早(實習)、段欣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