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中國"辦証焦慮"舉例:花5年能辦齊一生所需103個証

2014年02月21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辦証焦慮”呼喚政府轉型

“辦証焦慮”的症結在辦証難,需要從辦事窗口著手改作風,也呼喚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一名中國居民,一生要辦103個証件。近日,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拿出一張3.8米的“人在証(征)途”,展示中國居民從生到死的辦証之旅。

這103個証件中,多數都有合理性。但是乍一聽,103個証,也太多了!加上群眾對“辦証難”的固有印象,就勾起了群體性的共同焦慮。細細分析,群眾的不滿不僅在於辦証多,更在於辦証難。

辦証有多難?不妨舉個例子。近日,河北省衛生計生委的一份報告中,記錄了一對夫妻辦“准生証”的過程:花16天,跑8個單位,開5份証明,蓋8個章,才辦下這1個証。要是每個証都這麼辦,那每個人都至少得花5年在辦証上。

“辦証焦慮”之所以產生,正是因為類似的“辦証難”經歷能引起共鳴。

辦証難,一些難是必要的,可能難以改變。比如身份証、房產証的辦理,手續多要求嚴,是為了保護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為了提高安全性,勢必要犧牲一定的便利。

但是“辦証焦慮”並非不能緩解,政府可以在“能改的難”上下大力氣。

短期見效,應從窗口著手改作風,不讓老百姓跑冤枉路、受窩囊氣。去年以來,公安部出台措施:一趟能辦完的不讓跑兩趟,手續不全的要一次性書面告知,對困難群眾主動上門服務,刁難群眾的一律停職。現在看來,整改措施具體,效果相當不錯。若能固化為長效機制,百姓勢必拍手稱快。其他部門也不妨借鑒。

長期治本,呼喚行政體制改革,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門對証件辦理、流程的制定,更多著眼在管得嚴、管得住,對群眾方不方便、服務是否到位、流程能否簡化,考慮得還不是很細致。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干部們首先就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回歸服務者的本色與本位。

解決老百姓的“辦証焦慮”,有關部門工作量必然會增加,服務難度也可能提升。但是百姓的便利與滿意,不正是服務型政府的價值所在嗎?

分享到:
(責編:王澤、袁勃)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