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發現,不少單位個人還在送,不少公職人員還在收
在中央嚴令之下,春節送禮之風確實有所遏制,老百姓普遍拍手稱快。不過,記者在陝西、湖南、海南部分地區採訪發現,這股歪風並未徹底根除,不少單位、個人還在送,不少公職人員還在收。
紅包
“實權領導還得意思一下”
“馬年春節前夕,我們本來准備送購物卡,考慮到領導們現在用卡不太方便,就送了紅包,分500、1000、2000三等,普通公務員送500,領導送1000或2000。”長沙一高檔樓盤辦公室工作人員說,“我們搞地產開發,與政府部門的關系非常重要,你平時如果不打點好,隨便哪個環節卡你1個月,你都要吃不了兜著走。”
“往年節前確能收到下級對口單位送的購物卡、紅包等,現在管得嚴,普通公務員真的沒啥油水了。不過,對那些握有實權的領導干部,你要辦事還是得‘意思’一下。”湘潭市某政府部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員說。
多位接受採訪的公務員告訴記者,這樣的送禮根本不是“聯絡感情”,而是“巴結權力”。要杜絕這股不正之風,必須減少行政審批環節,提高公權力運行透明度,消除滋生權力尋租的現實土壤。
送禮
“明目張膽不敢,要換方式”
“該送的禮還得送。”陝西省中部某鄉鎮鎮長助理阿華(化名)說,雖然今年八項規定下達,歪風得到遏制,但春節期間,該給領導拜年送禮的照樣還得送,“春節總得懂點人情世故吧,隻不過送的形式和方式更加隱蔽了。”
“送還是不送,真的很糾結。”海南省西部某市的局長伍明(化名)稱,因為業務關系,目前,該市一個項目需要省廳相關處室領導關照支持,為了這個項目,自己可謂是跑斷了腿,春節短信拜年之后,一直糾結著要不要借機“有所表示”。
“明目張膽肯定不敢了,需要換種方式。”伍明說,要拿捏尺寸真的太難了,“一邊害怕方式不當惹惱領導,一邊又怕來年更不好辦事。”
吃喝
“土的野的新鮮的一樣不少”
張濤(化名)是湖南省某縣工商系統的公務員,他告訴記者,由於政策上的高壓態勢,今年過年吃喝送禮確實少了許多,“但是已經形成的鐵關系、圈子,怎麼可能不人情往來?”張濤表示,基於中國人情社會的背景,逢年過節不“打點”一下根本不可能。
“不到單位和領導集中的住宅小區送禮,就約個地方,把東西往車上一放﹔不讓我們到酒店吃喝,那就到其他地方去,七繞八拐的,哪個會知道?或者就在內部食堂進行。”
據張濤介紹,有時候自己會跟著領導到鄉鎮去檢查、聯系工作,事后一般就在附近找地方吃飯,“土的、野的、新鮮的,一樣都不會少”。
張濤透露,就他了解的情況而言,四十歲以上的領導干部,一般都不大愛出去吃喝,主要是三十歲左右,一些剛剛提拔或者處於提拔階段的官員,是吃喝的主力。
春節給領導孩子紅包成拉關系突破口
春節送紅包,圖個吉利、歡喜,但記者採訪發現,很多送禮人表示,拎著大包小包去領導家,不但會被拒之門外,還會被埋怨不懂事,而給領導的孩子發紅包,成了個別人新的送禮突破口。
多位向領導家孩子送紅包的人士反映,現在大的風氣是好了很多,打電話預約上門拜年、請吃飯等,不是特別親密的關系,領導往往拒絕。但若說是給孩子們帶點文具,領導往往不會反對。
“再送別的禮品,拿在手裡自己都緊張,領導臉色也不好,還是包一個紅包實在。”寧波一名基層干部坦言,根據他自己的感覺,“既然隻剩下這一條路拉關系了,送少了不如不送。”
一名處級干部說,盡管自己家孩子過年也收到不少“叔叔阿姨”的紅包,但他都會要求妻子把賬目記好,超過1000元的,必須想方設法還回去,“一邊收別人的要送還,一邊還要送自己的領導,其實很累很煩,最好上面出個規定,領導子女不許收超過多少數額的紅包,否則視同受賄,剎住這股歪風,大家都輕閑。”這名干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