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楊文彥)今日,“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分析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李揚研究員指出,據《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顯示,國家淨資產增加額持續小於當年GDP,表明並非全部的GDP都會形成財富積累,其中有不少是無效GDP。
李揚介紹,在一個較為寬鬆的假定條件下,國家的財富存量(即淨資產)是由各年的GDP流量累加而成。由國家資產負債表所計算出的2008-2011年各年淨資產增加額與當年的GDP比較接近。但更進一步考察會發現,淨資產增加額持續小於當年GDP。這除了可能存在統計方面的原因之外,還揭示出更重要的信息:盡管每年GDP增長率很高,但並不是全部的GDP都會形成真正的財富積累。這是因為GDP指標存在缺陷,一些無效投資(如形成產能過剩)甚至破壞資源環境的活動都被計入GDP了,從而在財富形成中須將這些部分扣除。以2010年為例,淨資產增加額與GDP的差距高達7.5萬億,佔到當年GDP的18.7%。雖然並不是說7.5萬億都浪費了或損失了,但至少表明這一年GDP的質量是大有問題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