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懸梁,錐刺骨’,這骨是股的通假字嗎?”這幾天,有關南寧青秀山風景區狀元泉文化園的石刻標題“錐刺骨”引發網友熱議,認為文化園裡的石刻不該如此“沒文化”。景區得知這一情況后,及時對錯字進行了改正。
“頭懸梁錐刺骨,這骨往哪裡刺?南寧青秀山風景區這石刻逆天了!漢朝和戰國時期,出了兩個刻苦讀書的名人,一個名叫孫敬,頭發懸在房梁上苦讀﹔另一位名叫蘇秦,書讀累了就用錐子刺股。故有‘懸梁刺股’的成語典故。眼前的石碑錐不去刺‘股’,而去刺‘骨’。小朋友問了:這骨可刺得進?”12月2日晚10時52分,在南國早報網上,這樣一則本地熱門話題很快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南國早報記者通過查詢發現,“錐刺股”被錯寫成“錐刺骨”的情況並不少——在微博上,不少網友這樣寫:“要有‘頭懸梁,錐刺骨’的毅力”、“晚上‘頭懸梁,錐刺骨’趕論文”、“我拿出‘頭懸梁,錐刺骨’的精神復習啦”……看來“錐刺骨”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錯字。
12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現場看到,石刻上的“骨”已經改成“股”,新改的痕跡比較明顯,“股”字要比其他幾個字小很多。一名細心的女游客也注意到了這個“股”字:“這個字怎麼看上去那麼別扭,與標題的其他幾個字大小不同。”
景區相關部門的人員表示,12月3日,得知這一情況后,他們非常重視,馬上就讓人去把錯誤的“骨”字刻掉,換上了正確的“股”字。可能由於處理得比較匆忙,使得“股”字與其他字不合拍。對於原先錯刻為“骨”字的原因,景區相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
(來源: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