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常紅)今天上午民政部就深化改革創新促進民政事業發展等情況在國新辦舉行發布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在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方面,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要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在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上取消不必要的審批,下放權限。
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多個領域,也為深化民政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方面,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成立時直接依法申請登記。加強對社會組織和在華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引導它們依法開展活動。
在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方面,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在加強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方面,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監督機制,促進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方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完善慈善捐助減免稅制度,支持慈善事業發揮扶貧濟困積極作用。同時,《決定》還在完善退役軍人安置制度、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放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權限 取消不必要審批
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方面,李立國表示,要著眼於加快社會組織有序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社會組織發展和發揮作用的良好社會環境,需要採取六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實施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十八屆二中全會通過又交付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到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都明確提出和促進實施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四類社會組織,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不再經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和管理。四類社會組織的直接登記工作在全國層面和地方各級層面都在逐步試點和鋪開,在有序進行。已經成立的四類社會組織與原有業務主管單位脫鉤要有一個過渡期,所以我們正在修訂《社會團體管理條例》,下一步還要修訂《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條例》,將按照修訂的條例依法有序完成原有社會組織的過渡工作。
第二,要在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上取消不必要的審批,下放權限。民政部已經提出取消社會團體籌備成立的審批,取消社會團體和基金會設立分支機構的審批,同時要將異地商會和基金會的登記成立的審批權從省級民政部門下延到縣級以上民政部門。
第三,要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這項工作由發改委、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方案,已廣泛征求了相關部門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在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上,爭取在明年1月份之前,在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中選擇100個左右的單位進行試點,明年鋪開實施試點工作。在試點基礎上,從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到地方各個層次的行業協會商會,都要抓緊做好有序脫鉤工作,爭取到2015年底前實現真正脫鉤。
第四,在改革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中,同時要加強和改善監督管理工作。既要發揮好民政部門在登記、備案、年檢、監督、評估等方面的監管責任,也要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對社會組織在人事、外事、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指導工作。還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對社會組織在行業上的監督管理職責和作用。
第五,要指導和支持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自身能力。主要是要完善社會組織的治理結構,發展社會組織內部的民主機制,促進社會組織信息的公開,增強社會組織各方面的能力,以利於社會組織有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提供社會服務、反映訴求和加強行業自律和自身自律的能力。
第六,優化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和積極發揮作用的社會環境。主要是通過政府轉移職能把能夠適合和能夠由社會組織承擔的管理和服務事務通過競爭性選擇方式交由社會組織承擔。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來支持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還要完善對社會組織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支持社會組織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