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南寧一景區石刻現雷人錯別字:頭懸梁錐刺骨(骨)

2013年12月04日15:31    來源:廣西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南寧一景區石刻現雷人錯別字:頭懸梁錐刺骨(骨)

南寧一景區石刻現雷人錯別字:頭懸梁錐刺骨(骨)

  “頭懸梁,錐刺股”,說的是古代兩個學生勤奮讀書的典故。不過,這個著名的故事在南寧市青秀山景區的狀元泉文化園裡,近日卻鬧了笑話。日前,有網友發帖稱,“錐刺股”的故事在那裡被刻成了“錐刺骨”,希望景區能及時更正這一錯誤。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青秀山景區的狀元泉文化園,這裡因為前段時間出現了塌方,有工人正在對部分區域進行搶修施工。記者很快找到了網友所說的被刻錯的石刻典故,在2個挑燈夜讀的石人像的左邊,有一尊打開的石頭書卷,上面刻著“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說的是漢朝儒學大師孫敬,他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生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梁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游說失敗,為博取功名,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但記者發現,石刻文字內容裡一直寫的是“錐刺股”,但大大的標題卻寫的是“錐刺骨”。“股”和“骨”雖然讀音相同,意思卻完全不一樣。

  游客小陳是一位大學生,看到石刻上的錯字后,她也表示不可思議。她說,平時她到各地旅游時,常喜歡欣賞散布於景區中的楹聯、石刻、塑像,從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學的無窮魅力,欣賞精美的書法雕刻藝術,與歷史名人進行心靈對話。景區每天來來往往這麼多游客,出現這樣的錯別字會影響景區的形象,甚至影響南寧市的形象。

  記者將拍好的照片拿到青秀山景區游客中心,向工作人員反映情況。一位工作人員說,這些石刻是景區的工程部請外面的公司來雕刻制作的,她也不知道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她表示,會及時把這一情況記錄下來,跟領導匯報,及時更正這一錯誤。

  古詩詞錯字,這些景區也有

  時下,不少旅游景點為了增添景區的“文化色彩”,提升景區的“文化品位”,常常要請各路文化藝術界的名流留下墨寶,以制作楹聯、匾額、碑石﹔請雕塑師為歷史文化名人塑像,以頌揚他們的功德。然而,一些景區盲目跟風,粗制濫造藝術作品,不仔細把關,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結果卻因為制造出一堆貽誤子孫、貽笑大方的“文化敗筆”,而留下了很多遺憾。

  近些年,廣西有不少景區曾曝出不少類似的古詩詞錯別字。比如,2005年7月,有媒體報道,廣西桂林溶杉湖邊的石刻《唐許渾送杜秀才歸桂林》中的詩句:“桂林南去與誰同,處處山連水自通”,卻被刻成了“桂林南瓜與誰同,處處山連水自通”, “去”字變成了“瓜”字。有網友還發現,溶杉湖景區中的楹聯、新刻石刻、塑像和浮雕中存在類似問題的還有多處。

  今年8月,有市民在南寧市獅山公園游覽時發現,公園地面的一處石刻也出現錯別字,將《愛蓮說》中的名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的“清漣”誤刻成了“清蓮”。記者 馮耀華 文/圖

(來源:廣西新聞網)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