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中國“雄鷹特戰團”:副連長為國旗不降受胯下之辱

馮春梅

2013年11月24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特種兵展“絕技”:咽喉頂紅纓槍尖 推吉普車后退

  水上課目訓練。仇成梁攝

  濟南軍區某特種作戰團雄鷹徽標

  原標題:特種兵一號,中國雄鷹 (國防視線·走近特種兵系列報道③)

  本報記者 馮春梅

  深秋時節,泰山腳下某靶場,一場精彩的課目演練看得記者血脈賁張。

  這是讓人拍手叫絕的槍法:跑動中更換彈夾,立、跪、臥三種姿勢,70米、100米、150米三個距離,雞蛋、啤酒瓶蓋、游戲幣等目標物應聲而落,彈無虛發﹔4個人形目標靶,眉心、人中、咽喉、手腕、手肘5個部位,4名狙擊手隨機抽取,任意確定射擊部位,200米距離上,指哪打哪,全部精確命中目標。

  這是讓人目瞪口呆的絕技:手掌拍打5厘米的鋼釘,一寸寸嵌入厚厚的木板裡﹔手甩繡花針,扎爆玻璃后面的氣球﹔咽喉頂著紅纓槍的槍尖,推著吉普車后退。

  這群身懷絕技的特種兵都來自同一個團隊——濟南軍區某特種作戰團。

  這個團自成立以來屢立奇功,在國內外打響了“中國雄鷹”特戰團的威名:先后出色完成中俄聯演、中印尼特種兵聯訓、汶川抗震救災等40多項重大任務,開創我軍特種兵訓練7項先河,連續15年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在國際賽場奪得16枚金牌。今年,在“礪刃—2013”全軍特種兵比武中,該團勇奪7金8銀,名列前茅。2011年中央軍委給該團記一等功。

  鷹飢不食的信念:心中隻有祖國和榮譽

  板寸,昂首,面孔冷峻,目光銳利,強壯的身體裡似乎蘊藏無窮力量。

  步入“雄鷹”特戰團營區,11座面貌不同,卻神韻相似的銅像奪人眼球。團政委解少聖告訴記者,他們就是該團的11名一等功臣,曾經用血汗為五星紅旗增光添彩。

  11座銅像,位於正中的是原副團長張秀光。1998年,該團奉命組建競賽隊,首次代表我軍出戰國際賽場。張秀光和戰友在“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中,一舉奪得8枚金牌,金牌數獎牌數名列第一。中國“雄鷹”蜚聲世界。

  揚威國際賽場,讓“雄鷹”特戰團的每名官兵都感受到了榮耀。從此,為祖國爭光成為他們的軍旅追求。

  2001年9月,南美洲密林深處,大雨傾盆。

  “放棄吧,中國士兵!我以上帝的名義發誓,這裡沒有一個人會質疑你的決定!”委內瑞拉獵人學校抓繩塔場上,教官盯著剛從6米高繩上摔下的該團副連長劉曉東,眼神裡充斥著輕蔑。

  一入校,就簽下“生死狀”,訓練的艱苦可想而知。幾天下來,因為水土不服,劉曉東患上了“登革熱”。緊接著連續8天沒有任何補給的高強度野外生存訓練,更讓劉曉東的身體狀況逼近了極限。墜落時,因為一直緊拽著麻繩,他的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

  “啊——”隨著一聲怒吼,劉曉東突然猛地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向沾滿血跡的細麻繩處。

  手抓,牙咬,一點一點向上蹭。

  這哪裡是攀爬!所有人都震驚了。

  當劉曉東艱難地爬到頂端,現場齊聲高呼:特種兵一號,中國!

  磨難僅僅是開始,最優秀的特種兵更要接受最嚴酷的磨練。

  一次穿越叢林訓練,一個身影踉蹌地向終點跑過來。

  沖過終點,“扑通!”劉曉東腿一軟摔倒在地。

  其實也難怪。剛剛結束的訓練,劉曉東在3天2夜穿越了上百公裡的熱帶雨林,沒有食物,也沒有水。即使有著野外生存的經驗,但熱帶雨林的復雜險惡,加之接連不斷的各種考核,也讓他根本沒有時間去找可以飲食的東西,飢餓與疲勞已經到了極限。

  “劉,你又是第一名!”一名獵人學校的教官指了指自己的襠下說道:“是不是很餓?站起來,從這裡鑽過去,鑽過去我就給你食物。”

  緊閉著雙眼,劉曉東根本沒有理睬教官。他知道,這是戰俘拷問訓練,獵人學校的老套路,總會在學員最累最餓意志最薄弱的時候進行。

  “劉,我命令你站起來!”似乎看出了劉曉東的“不屑”,教官“惱羞成怒”:“如果你不鑽過去,我就降下你們的國旗。”

  騰地一下,劉曉東站了起來,雙眼死死地盯著教官,看得這位號稱“魔鬼”的教官眼神慌亂起來。

  1分鐘后,劉曉東還是緩緩地趴了下來,從教官的襠下鑽了過去。

  “劉,給你食物。”教官端過一托盤的食物。

  “?!”劉曉東把食物狠狠地摔在地上,他告訴教官:鑽過去不是因為食物,是為了祖國的國旗不降!聽了這話,縱然身為“魔鬼”, 教官仍然向劉曉東敬了一個標准的軍禮。

  “從踏入獵人學校的那一刻起,我就是中國!”靠著這種信念,兩年的煉獄般軍事留學生活,劉曉東拼下了“國際特種兵班”總分第一名,被校方授予“特種兵突擊隊員”戰斗勛章,成為首位頭像永久雕刻在外國軍事學校榮譽牆上的中國軍人。

  與劉曉東幾乎同時留學國外的吳海燕,也在書寫著中國特種兵的傳奇。

  在以高達90%的淘汰率和近4%的訓練死亡率而著稱的土耳其海軍水下特種突擊隊訓練營,以“水中蛟龍”著稱的吳海燕向橫渡馬爾馬拉海峽發起了沖擊。

  馬爾馬拉海峽,不但是戰略要地,而且風高浪急、暗礁密布,還有鯊魚出沒,能夠橫渡海峽是北約特種兵崇高的榮譽。

  那一天,風浪格外大。吳海燕與美、英等國特種兵一起參加挑戰。但出發不到2個小時,2名外國特種兵因體力不支造成溺水,其中1人丟了性命。

  學校打算暫時中斷挑戰,但吳海燕卻不肯放棄。他借助腳蹼,穿越層層浪濤。經過8個多小時的艱苦拼搏,穿越26公裡的距離,打破了保持40多年的訓練營紀錄。

  留學期間,吳海燕最終攬下了北約特種部隊“海峽雄鷹低空跳傘”和“水下蛙人”兩枚榮譽勛章。

  這些年,該團先后150多名官兵出國留學、支教、比武、集訓,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面對多麼艱苦的環境、多麼強大的對手,他們都毫不畏懼,一次又一次在國際同行面前,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鐵血風採。

  鷹擊長空的血性:為了勝利一無所惜

  2013年4月的一天,中原某訓練基地,一場實兵對抗演練激戰正酣。紅方指揮員對參加演習的該團特戰分隊下達了對“藍軍”指揮所實施“斬首行動”的命令。

  接到命令后,帶隊參加演習的特偵營副營長張文峰根據先前高空無人機偵察情況和收集到的情報信息,准確判定藍軍指揮所位置后,派出小分隊准備實施傘降,直搗藍軍指揮部。

  這時,風力突變,已經遠遠超出了低空跳傘的氣象條件。但特戰隊員們沒有絲毫畏懼,“跳!”6名官兵縱身一跳,准確進入預定藍軍指揮所附近地域,悄無聲息地“消滅”指揮所警戒人員后,魚貫進入指揮所。

  “你們被俘了,全部舉起手來!”第一個突入指揮所的戰士李祥龍,一步跳到作業桌上,“斬獲”一臉茫然的藍軍指揮員。

  “指揮所周圍山高坡陡、樹高林密,這麼大的風你們也敢跳,不怕出人命嗎?”事后,藍軍指揮員對敗在“雄鷹”特戰團手中很是服氣。

  雄鷹凶猛,最愛瀝風雨戰長空﹔“雄鷹”特戰團也從不畏懼打贏路上的艱險,為了完成任務,哪怕是刀山也敢走、火海也敢闖。

  2009年的大年初一,遠在土耳其參加國際特種兵集訓的該團13名官兵,在團長李建軍帶領下,冒著零下27攝氏度的嚴寒,鑽進原始森林裡接受潛伏、偵察、射擊、行軍等畢業考核。

  飢餓、嚴寒、險阻,數倍於己的假設敵層層設阻,步步追殺。隊員們經過四天三夜的連續行軍作戰,在耗盡所有給養后,終於准時到達了登機點。

  土耳其教官突然宣布:登機點暴露,向20公裡之外的臨時登機點轉移。

  渴了抓一把雪含在嘴裡,餓了隻能咬牙忍著,他們在原始森林中一步一步攀爬著、走著,可就在離臨時登機點還剩3公裡的時候,一條冰河橫在了他們面前。

  仔細偵察發現,上游下游都沒有可以渡河的橋。不立刻渡河就無法准時到達登機點,考核就通不過。李建軍命令:泅渡過河。

  闖過冰河,13名官兵披著一身的冰甲,向終點拼命沖去。

  “在你們之前,所有人都在這裡停了下來。你們是唯一一支敢趟冰河完成全部考核的隊伍!”土軍教官對這些中國軍人心生敬佩。

  靠著這種不怕死的精神,特戰團先后完成中俄聯演、中印尼聯訓等40余項重大任務,次次圓滿順利、次次最高標准,用行動回答了習主席能打仗、打勝仗的時代要求。

  鷹換新羽的魄力:挺立潮頭方能搶佔先機

  11月初,中原某訓練基地,臨近深夜特戰團臨時營區的指揮所仍然燈火通明。

  “我們對敵情的設想還是太簡單,怎麼保証人質的安全?”副團長劉曉東與幾名指揮員加班加點研究新的城市反恐課目演練方案。

  “城市反恐是一個全新課題。”李建軍告訴記者,未來特種兵不僅要擔負敵后滲透、破襲等傳統任務,還要擔負反恐等新的使命。雖然一個月前,作為唯一的基層部隊課目,他們已經在“礪劍—2013”全軍信息化條件下戰法創新集訓觀摩活動上作了演示。但特戰團的官兵仍然不滿足,他們追求更加完善。

  其實,不僅是這次演示,謀求創新、追求完美已經成為“雄鷹”特戰團的品牌。

  李建軍說,“面對新的使命任務,停滯不前隻能面臨淘汰。隻有不斷創新提高,才能在未來復雜多變的戰場上應對自如。”

  為了練就“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超凡本領,特戰團還勇闖軍事訓練“禁區”,不斷尋求新的戰斗力增長點。

  僅傘降訓練一個課目,他們先后創造和刷新了多項全軍紀錄:

  直升機跳傘,由於側門相對狹小、並有油箱形成障礙等原因,2009年以前,軍內無人嘗試。我軍過去一直沿用直升機尾門作為跳傘通道,但這種傘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不利於實戰。

  沒有特種兵邁不過去的坎。該團官兵決定對側門離機跳傘進行大膽研究探索,借鑒國外傘降技術和經驗,專門進行模擬訓練。

  經過反復研究演練,15名骨干率先熟練掌握了直升機離機技能,成為當時全軍第一支能夠從直升機側門跳傘的部隊。后來,15名骨干發揮酵母作用,很快全團特戰隊員都掌握了這一技能。

  2009年4月29日上午9時,和風習習,萬裡無雲,該團官兵身背傘包依次登機,向全軍首次直升機側門離機跳傘發起沖擊。

  “跳!”直升機盤旋上升到千米高空后,特戰隊員們鎮定地從側門依次快速躍出。

  隨著一朵朵傘花安全降落在指定地域,整個傘降場歡聲雷動。就是這一跳,填補了我軍傘降訓練的一項空白。

  動力三角翼低空跳傘,開創特種部隊使用建制內飛行器跳傘的先例,取得空中滲透作戰的新突破。

  原副團長徐春挑戰直升機高空延時手拉開傘,開創我軍傘降先河。

分享到:
(責編:段欣毅、肖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