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統計稱中國廣場舞聯合會每年創編700多個舞曲

2013年11月24日08: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統計稱中國廣場舞聯合會每年創編700多個舞曲

  廣場舞已成很多中老年婦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FP供圖

  原標題:一方是沉浸在音樂和舞蹈中的大媽,一方是不堪噪音騷擾的市民——

  廣場舞何以成為“洪水猛獸”

  潑糞、槍擊、放狗咬……是誰惹怒了做出此類極端行為的市民?不是犯罪分子,而是跳廣場舞的中國大媽們。近半年來,有關廣場舞擾民的新聞高頻率地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報刊之上。在不堪噪音騷擾的市民眼裡,這些搶佔了小區空地和街邊廣場的大媽,已經嚴重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但大媽們也非常委屈,“我們並不想騷擾他人,我們只是追求健康和身心愉悅的生活,這難道也有錯?”

  愈演愈烈的矛盾沖突

  上述這句話是57歲的楊秀芬在聽說記者要採訪廣場舞擾民問題后脫口而出的,她的同伴也在一旁附和。兩年前,剛剛退休的楊秀芬曾因無法適應突然安靜下來的生活而精神抑郁。一天晚上,她散步偶然經過北京東四環邊的紅領巾公園時,被一群跳舞的同齡婦女所吸引,“我以前挺不理解的,她們當著這麼多人跳舞多難為情啊!”楊秀芬回憶,“也許是自己當時抑郁的心理特別需要一個慰藉的渠道,當我看到她們坦然大方的舞姿,聽到領舞的老師高亢響亮的口號和音響播放的動感民族音樂時,我突然有了想加入進去的沖動。”於是,楊秀芬扭扭捏捏地藏在隊尾跟著眾人扭起了身子,“既難為情,又想學,當時那種矛盾心情現在想起來都好笑。”讓楊秀芬很快克服心理障礙的,是幾位大姐看到她后,熱情地招呼她站得更近一些,“就這樣,原本陌生的人很快不再陌生。當你沉浸在音樂和舞蹈中時,根本就不覺得有什麼難為情了。”

  此后,每天早晚,楊秀芬都會與跳廣場舞的20多個老伙伴一起行動,“這成了我每天最重要的活動。”楊秀芬表示,“每次跳大約一到兩個小時,堅持了近兩年時間,血糖和血脂都下來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變了,我現在一點點抑郁都沒有了,我們這些老姐妹在一起總結出的一句話是,‘活著好,好好活’,每個人都挺精神煥發的。”

  楊秀芬與伙伴們居住在以紅領巾公園為中心的方圓5公裡范圍內,“在北京這麼大的城市,5公裡不算遠,但就算不遠也沒有在自己的小區裡跳得方便。”楊秀芬的家離紅領巾公園大約兩公裡,“每次步行30分鐘左右,到冬天時寒風凜冽,走這段路確實很受罪。”

  楊秀芬曾想過在自己的小區找幾個同伴跳舞,但小區裡稍微大一點的空地已經全部變成停車場,如果佔用小一點的空地跳舞,隻能容納不到10個人,而且,還妨礙小區居民通行。楊秀芬聽說有幾個同伴在小區跳舞,沒幾天就遭到其他居民的投訴和斥責,最終還是放棄了。

  但也有堅持在小區跳廣場舞的大媽,媒體報道的針對跳舞大媽的極端事件也大多發生在居民小區裡。

  對於不少反感廣場舞的市民來說,廣場舞激烈、高亢的伴奏音樂嚴重影響了他人的休息。今年8月,北京昌平區某小區發生一起槍擊案,小區居民施某因無法忍受小區廣場上響亮的伴舞音樂,拿出私藏的獵槍對天鳴槍,隨后又放狗追咬跳舞的婦女。本月初,施某在北京昌平區法院受審。該小區一位居民近日向記者表示,施某的行為的確過激,但小區居民被廣場舞的噪音騷擾也是事實,“早上6點多音樂就響了,沒法再睡覺。晚上8點,想安靜地看會兒電視也被打擾,那種噪音尤其讓老人和孩子感到不適。”此外,在高樓林立、人口密集的城市,小區空地是十分稀缺和寶貴的公共休閑場地,大媽們佔領小區空地之后,其他居民連個安安靜靜散步的地方都沒有了。

  擋不住的時代潮流

  “廣場舞現在的問題和上世紀80年代風靡全國但同樣引發爭議的‘交誼舞’有相似之處。”中國廣場舞聯合會會長楊藝近日向記者表示,“當時,改革開放剛剛實施,人們的思想也在壓抑很久以后渴望得到釋放,‘交誼舞’的盛行正是體現那個時代人們心聲的獨特文化現象。‘交誼舞’來自西方,又是男女合作進行的活動,改革開放之前,這兩個因素都曾被壓制和禁錮。”

  “即便在當時的社會上還是有較多爭議的聲音,但沒有人能夠阻擋全民思想解放的潮流。因此,交誼舞還是紅遍了大江南北。”楊藝表示,“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造就了交誼舞的盛行。如今,廣場舞的盛行同樣是時代的產物,那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催生了全民健身意識的覺醒。廣場舞簡單易學,沒有門檻,又符合中國人載歌載舞的民族特性,盡管目前廣場舞引起了不少爭議,但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中老年婦女加入其中,同樣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廣場舞的前身,實際上就是秧歌。”楊藝表示,“很多中國人都是在扭秧歌的文化熏陶中長大的,就算你從來沒有跳過,當你聽到秧歌的音樂,你也一定能自然而然地扭幾個動作。你聽聽廣場舞的音樂就能發現,伴奏音樂基本上都是‘民族風’的,跟著民族的音樂跳民族的舞,抒發內心的情懷,這是一個人骨子裡的渴求。”

  “有人說,因為中老年婦女舍不得花錢,又想要健身,所以才跳廣場舞,似乎跳廣場舞是中老年婦女的廉價選擇。事實完全不是這樣。”楊藝表示,“跳廣場舞的婦女在服裝上的花費一年怎麼也要上千元,她們跳廣場舞不是因為錢多錢少的問題,只是因為當她們有健身的需求時,第一選擇一定是她們最熟悉、最有感情的東西。為什麼不是足球,不是乒乓球,不是其他運動項目?廣場舞成為千千萬萬中國婦女的共同選擇,絕非偶然。”

  中國廣場舞聯合會目前每年創編700多個廣場舞曲目和動作,上傳到網上的教學節目,最快的1個月就能達到1億點擊量,“中國的廣場舞健身隊現在到底有多少,根本沒法統計,因為隨時隨地都有新的隊伍誕生。”楊藝表示,“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節點,奧運會結束后的這5年,廣場舞的發展勢頭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相信這個勢頭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可能也正是因為發展勢頭太快,所以才會在近幾年開始集中爆發諸如廣場舞擾民這樣的爭議性問題。”

  職能部門不能袖手旁觀

  “廣場舞愛好者與公眾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北京市東城區第一文化館廣場舞教練段曉彤向記者表示。段曉彤是專業舞蹈演員出身,幾年前,當她從大學畢業,成為北京市東城區的廣場舞教練時,她曾為自己的大材小用抱憾不已,但在看到自己的母親加入廣場舞健身大軍並受益匪淺之后,段曉彤看待廣場舞的視角也有了轉變,“我們年輕人不會去跳廣場舞,也許還討厭廣場舞,但如果你想到自己的母親和親戚因為跳廣場舞變得身體和精神都更好了,你還會反對廣場舞嗎?我想,很多年輕人應該都和我有一樣的心理,希望看到自己的母親更健康,更愉快。”

  在段曉彤擔任基層廣場舞健身隊教練的這幾年,她也看到很多健身隊,因為沒有跳舞的場所,隻能在小區的空地上開展活動,“場地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小區周邊的公共健身場地太少了。”

  而根據楊藝對全國開展廣場舞情況的調研,在公園、廣場較多的大城市,廣場舞擾民問題相對好一些,在公園、廣場較少的中小城市,廣場舞活動主要在居民小區的空地開展,擾民問題相對突出。

  為了減少廣場舞音樂的噪聲,楊藝已經開始在對廣場舞教練的培訓中,加入了減少音樂鼓點的要求,“廣場舞的節奏感來自鼓點,片面追求鼓點激烈是現在廣場舞開展的一大誤區,要知道,鼓點也是擾民噪音的主要來源。根據我們的試驗和研究,鼓點少甚至沒有鼓點的音樂也可以成為廣場舞的伴奏。”

  此外,楊藝還建議廣場舞健身隊的規模不宜太大,“一支上百人的健身隊跳舞,為了讓所有人都聽到音樂聲,隻能把音響開得很大。如果人數實在太多,可以採用多個音響播放的辦法,這樣也可以降低音響的音量。”

  “總之,要想讓公眾理解和包容廣場舞,首先需要廣場舞參與者自己建立公共意識。”楊藝表示,“不過,無論廣場舞參與者與公眾之間能否相互包容,廣場舞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職能部門的支持。”

  “諸如擴大公共健身場地,提供電源、照明等基本條件,都要仰賴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和解決。因為廣場舞健身教練嚴重欠缺,也導致廣場舞在開展時容易出現盲目和不科學的問題,培養廣場舞健身教練也需要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楊藝表示,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的全國性廣場舞組織——中國廣場舞聯合會,卻隻能在中國香港注冊,這本身就是廣場舞發展的一個現實尷尬。

  今年夏天以來,隨著廣場舞參與者與公眾之間的矛盾事件頻發,一些地方開始採取強制性措施,限制廣場舞在公共場地上的開展。對此,楊藝表示:“其實,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正面引導。跳廣場舞是滿足現階段中國廣大百姓健身和精神需求的最好載體,我們應該滿足老百姓的這一需求,讓廣場舞發揮它的最大社會價值,而不是採取堵和禁的方式。”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

分享到:
(責編:段欣毅、肖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