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介紹為何改為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高層動態

習近平介紹為何改為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2013年11月15日19:31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十八屆三中全會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向全會作了說明。

習近平說,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這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這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也說明,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具有重大先導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理論創新為先導。

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並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以形成的。

從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間,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以看出,我們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在這次討論和征求意見過程中,許多方面提出,應該從理論上對政府和市場關系進一步作出定位,這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考慮各方面意見和現實發展要求,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中央認為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出新的表述條件已經成熟,應該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

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們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不斷提高,宏觀調控體系更為健全,主客觀條件具備,我們應該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

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証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作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於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有利於抑制消極腐敗現象。

當然,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全會決定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全會決定對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進行了部署,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責編:唐述權、肖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時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