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聯審批”、“創新券”……這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創舉,讓江蘇宿遷的行政審批和科技投入制度改革釋放出了紅利。
“減權、去利、公開、制衡”。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宿遷向市場、向下級政府、向社會組織放權。
今年9月11日,宿遷市制定出台改革方案,先行啟動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証、國稅登記証、地稅登記証“四証(照)一體”改革,實行一窗受理、一表填報、內部流轉、統一發証。
在宿遷政務服務中心大樓,記者碰到前來辦証的宿遷中銳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股東劉莉。“4個証3個工作日就辦好了,以前聽說辦4個証要12個工作日跑6次,沒想到現在多個部門的事情在一個樓層就辦完了。”劉莉甜甜地笑了。
經過這一輪改革,目前宿遷市僅保留審批事項57項,壓減了136項,精簡率超過70%,是目前全國行政項目審批最少的地級市之一。“行政審批不僅要‘瘦身’,也要‘塑形’,堅決把那些政府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項轉移出去,還權於社會、市場和企業,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宿遷市委書記藍紹敏說,放權但不棄權,既要放到位,又要管得好。
在創新科技投入制度方面,宿遷流行起了“創新券”。“以前從沒想到政府會主動投入我們小企業,去年底公司拿到5萬元創新券。” 江蘇尤佳手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江說的創新券,是以中小企業創新需求為基礎的一項政府投入。
2012年9月,宿遷市將政府的財政獎補資金轉化為有價証券,以無償資助形式向企業發放﹔企業用創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購買科研服務或購置研發設備后,高校科研院所或企業可持此券到財政部門兌現資金。
目前,宿遷市已經為199個項目兌現1396萬元創新券,帶動科技投入近2億元,財政資金帶動投入比達1︰9.5。宿遷市科技局局長羅揚表示:“下一步將由目前的政府發放過渡到企業自由申領,將創新券發給真正想創新、願創新、能創新的企業。”
宿遷改革釋放出紅利,激發了市場活力。1—9月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9.4%。(記者趙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