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時政專題>>【2013專題】聚焦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經濟改革路線圖

老人隻管家中住,服務“打包”送上門(民生調查·民生改善進行時)

2013年10月31日11: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溫德良老人通過“安康通”尋求幫助。

    25日中午11點剛過,在無錫市濱湖區老年綜合服務中心3層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中,信息中心話務員張月接起了電話。在她面前的聯網電腦上顯示,這是居住在北橋社區稻香新村65號4樓的溫德良老人通過“安康通”打來的。溫大爺今年81歲,獨居。他告訴張月,家裡的電話壞了需要報修,同時想請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送一趟午飯到家裡。

  挂完電話不一會兒,溫大爺就聽到一陣敲門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李妹將冒著熱氣的午飯送上了門。今天的午餐很豐盛,有菌菇湯、荷包蛋、燒茄子以及一份綠葉蔬菜。

  老人邊吃邊介紹,幾個子女平日裡工作都很忙,自從老伴兒在15年前過世以后,就過起了獨居的生活。“我不會做飯,剛開始的十多年都是在外面吃,既不太衛生,又很貴,一碗面條就要七八元。2007年,社區成立了居家養老中心,5塊錢的一餐飯有三菜一湯,而且特別清爽。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我整個生活狀態也改變了。”

  除了提供餐食,這家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的中心內還設有供老年人活動的健身房、閱覽室、舞蹈室,以及練習書法繪畫的場所,平日裡還有保健醫生前來義診。和很多老人一樣,溫大爺隻要有空,就在這裡健身休息,看人打牌聽聽二胡,結交到了不少新朋友。

  無錫比全國提早16年進入人口老齡化城市行列,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不斷地考驗城市的保障能力。在無錫,6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103萬,佔戶籍人口的22%,其中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在家中安度晚年。誰來為這些老人們的服務埋單呢?

  在探索居家養老工作上,從2005年濱湖區由蠡湖街道震澤社區的社區干部辦起了第一個集休息、保健及娛樂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以來,至2012年年底,無錫已實現城市社區養老基本全覆蓋,農村社區養老覆蓋率達到60%,目前全市共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50家。

  針對居家養老,近年來無錫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優惠補貼政策:獨立新建的居家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6萬元的補貼﹔依托養老機構等設施創辦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給予一次性3萬元補貼﹔根據機構規模和服務人數,由各區給予每家每年3萬元日常運行補貼等。以濱湖區為例,2009年開始,還在市級財政補貼的基礎上,按照區、街道、社區1︰1︰1的比例進行建設及運行資金配置。

  隨著老年人口數量日漸增加,對居家養老需求和質量也逐漸上升,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僅靠財政補貼資金是不夠的。“根據調研,規模較小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年的運行費用需要9萬元,稍大一些的則需要15萬元,為了保障它們能夠持續運轉,為老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要響應國家要求,引入多元化、市場化的因素。”無錫市濱湖區民政局副局長豐榮福介紹,2009年開始,該區實施了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出讓冠名權,倡導社會企業冠名資助老年服務設施。

  對溫德良老人來說,社區養老中心內飄著飯菜香氣的“美的廚房”,結束了他一日三餐在外將就的生活。“這家企業為中心提供了各類廚房設施和餐飲用具,冠名以后,企業積極性有了提高,老人們也能得到更好的服務。”該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年15萬元左右的運行費用中,約有20%以上來自社會力量的幫助。目前,無錫市已有100余家單位和50余家企業參與了結對冠名。

  除了吃飯問題之外,獨居在家的溫大爺還很關心健康和安全的問題。“我有心臟病,除了速效救心丸之外,每天還隨身帶著一樣東西,就是‘安康通’。”溫大爺說,這個儀器可以在家裡使用,如遇緊急情況或日常需要,按一個鍵就可以呼叫信息中心,同時還有一個如同鑰匙扣大小的裝置可以隨身攜帶、隨時呼叫。

  在“安康通”信息中心,張月和她的同事們全年24小時不間斷地為進行呼叫的老人提供各種幫助——報警報醫、聯系家屬、上門維修等。

  無錫市民政局為家庭成員均年滿70周歲的低保及低收入戶、老人年滿70周歲的獨居老年人家庭等八類條件的老年人家庭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每個老人配備一鍵直撥功能的手機或固話,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助、上門查看、主動關愛、信息與心理咨詢、身體健康檢測等居家養老服務。自2010年7月運行至今,已有包含高齡、空巢、獨居、殘疾、失智、失獨老人等在內的固定用戶3.2萬,提供了100萬人次的居家養老服務,為老人們在家裡安度晚年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姚雪青)

分享到: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