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全國約200萬網絡輿情分析師:要做的不是刪帖

2013年10月03日09:35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全國約200萬網絡輿情分析師:要做的不是刪帖

全國約200萬網絡輿情分析師:要做的不是刪帖

  新京報插圖 高俊夫

  ■ 點睛

  10月14日至10月18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將舉行首期輿情分析師培訓,培訓包括輿情分析和研判方法、輿情危機處理與應對等8門課程。

  考試合格者將獲得網絡輿情分析師身份証明和從業憑証。

  收集網民觀點和態度,整理成報告,遞交給決策者,這就是“網絡輿情分析師”。目前,全國大約有200多萬人從事這一職業。

  據介紹,這些人分布在黨政宣傳部門、門戶網站、商業公司等機構。日前,人社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與人民網聯合啟動“網絡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計劃”。“網絡輿情分析師”成為一項官方認可的職業。

  從業者認為,機關單位處置輿情,應該不隱瞞、不回避、不袒護,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

  唐小濤工作不到半年,每天坐在電腦前,在一軟件裡,輸入客戶設定的關鍵詞,監測和客戶有關的負面輿情,並下載、上報給客戶。

  單學剛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他們用的輿情監測軟件更加高級,后台有上千個處理器,還能監測到國外網站信息。

  河南某縣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閆明(化名),則不用那些監測軟件,他們部門的人一早上班,就在百度貼吧、天涯、微博等網站上打上自己縣城的名字,看有沒有網民反映問題,整理后,全部交給縣委領導。

  他們的工作都和輿情有關。所謂輿情,就是民意的綜合反映。

  誕生背景

  微博助推,輿情洶涌

  網絡輿情師,有人稱他們為“網絡特工”。唐小濤認為,這完全是誤讀。他們工作主要依賴一個軟件平台,抓取網絡信息。比如輸入客戶的公司名,軟件就會顯示,和這個公司有關的所有信息、評論。

  這些信息、評論如果分布在“貼吧”、“微博”、“新聞門戶”、“視頻”,軟件會進行分類統計、排序,並能制出柱狀圖、線型走勢圖等。

  唐小濤所用的軟件還能跟蹤特定輿情,比如輸入H7N9,軟件會根據相關跟帖、轉發量積分,若設定100分,當走勢圖達到40分,系統會預警,提醒注意該輿情的發展。

  唐小濤大學讀的是水產專業,2011年,他在網站實習時就已開始接觸網絡輿情服務。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回憶,其實在2007年,互聯網作為一個獨立的輿論平台開始被關注。那年發生黑磚窯和華南虎事件,網民意見沸騰。

  隨后,出現網絡輿情分析師,負責收集網絡民意,當時主要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2010年,情況發生改變。那年被稱為“微博元年”。微博讓網民意見、觀點,呈幾何狀,高速傳播。一個人與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的間隔不會超過六個人,有時不超過三個。

  “簡單依靠搜索引擎已無法了解輿情。”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主任段賽民說,網絡輿情有線上網絡傳播,線下傳統媒體互動等特點,全方位、立體傳播讓地方政府或者企業顯得經驗缺乏。

  輿情監測軟件應運而生。它能抓取微博、貼吧、視頻等各類形式的網絡輿情,隻要存在,就會被抓取。

  網易電商部分析員劉紅紅曾跟隨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安海忠,做網絡信息監測模型系統。她說,監測網絡信息運用的是“網絡爬虫”技術,用這個技術全網搜索一個“關鍵詞”非常簡單。

  一般的輿情監測軟件,包年的價格從5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唐小濤公司所用的軟件,價值300多萬元。

  機構反應

  建立輿情研判機制

  唐小濤的公司也會接一些政府單子,甚至會針對某位政府領導,收集相關的網絡民意。經過輿情師整理的報告,一眼就能看明白,網民的觀點、大家的訴求。

  據中部某省門戶網站負責人介紹,從2008年開始,政府的網絡信息中心要求他們每天收集當地輿情,然后由信息中心每天上報給當地“一把手”。

  政府部門已成為網絡輿情監測的重要消費者,許多政府部門設立了自己的網絡輿情監測室,並有相應的編制。

  《2010中國危機管理年度報告》指出,當年不少地方黨委宣傳部、地方政府應急辦和一些大中型企業均建立了輿情研判機制和磋商制度。

  河南某縣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閆明說,他們的科室成立於2007年,歸縣委宣傳部管。中心有四五個人,一部分搜索輿情,一部分辦網站。

  閆明經常會接到推銷網絡監測軟件的廣告,試用后發現,還是手工搜索牢靠,“不會遺漏一點信息。”

  他們將縣城的名字設定為關鍵詞,每天用“百度”和“谷歌”等搜索正負面的網絡信息。

  閆主任說,他們縣委書記、縣長對輿情沒有特殊要求,凡涉及該縣的網絡輿情均須上報。其中包括,網民反映的有關部門不作為,城市管理弊端,基層干部不正之風,侵犯老百姓利益的行為等。

  上報形式分三類,每周周報、每日短信報、每日書面報。

  該主任介紹,他們部門的人每天把輿情發到他手機上,他再選擇一些,編好短信,發給縣領導。有時輿情復雜,短信說不清楚,他就打印出完整信息,交給領導。

  每周周報是周日下午,將一周內出現的網絡輿情打印出來,周一上午一上班擺在書記桌上。“周報一般20多頁,也有正面信息。”

  現狀問題

  “要麼亂說,要麼不說”

  唐小濤監測網絡輿情后,會出具一份報告,報告中有處理方案的建議。“我們基本不插手輿情處理,怎麼處理由客戶自行決定。”

  唐小濤發現,輿情師的建議通常不被重視。很多政府機構也沒有學會正確處置輿情。

  今年出現H7N9禽流感疫情。唐小濤他們發現,網上的跟帖發帖顯示出輿情苗頭,“到了預警階段。”他們上報后,省領導認為這種輿情再發展下去,影響不好,就決定媒體以后盡量淡化處理。

  唐小濤認為,應該讓公眾更具有知情權,才會避免恐慌,而不是去壓制輿情。

  唐小濤說,很多政府機構要麼是面對輿情時“亂說、瞎說”,最后又被網友質疑,鬧得輿情越來越大﹔要麼是一言不發,全部拒絕回應。

  例如去年“袁厲害事件”,唐小濤說,面對記者採訪,很多官員不知道怎麼應對,一些官員出來,說的話也不像正規回應。

  何杉是天津的一名網絡輿情分析師。他說,前年搶鹽事件的輿情處理就是一大失誤。“老百姓對此討論過多,導致傳播量極大。應該提前預警,提前通過自己的官方賬號闡明立場,避免危機出現。”

  有政府宣傳部門負責監測輿情的官員告訴記者,他們也只是整理輿情報告,對輿情處置沒有建議權,他們有時也認為領導的處置方法不好。

  業內還有一些聲稱可以全網消除負面輿情的非專業輿情分析師。這些公司聲稱可以全網24小時監控負面信息,然后第一時間刪除。

  但是,網絡信息傳播非常復雜,往往刪除一個帖子,還有其他很多網站轉載,刪不勝刪。同時,發帖者看到有人刪帖,還會不斷再發,刪帖花費了巨資,但是效果甚微。

  業內人士稱,以往網絡公關公司打著輿情處置的旗號,引導客戶刪帖。9月9日,兩高出台的司法解釋規定,收費刪帖也是一種違法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網上刪帖需要冒越來越大的風險。

  正確對策

  “遇問題,不回避”

  “我們要做的絕不是給客戶刪帖。”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主任段賽民在談到行業困境時說,輿情師應該要正確地去引導輿論。

  據一家以新聞門戶網站為依托的輿情分析公司透露,與他們合作的不乏中央部委,前段時間,網上曝出某部下屬單位一把手,帶妻子公款出國旅游。面對這個輿情,他們出具一份詳細的處置方案,建議,迅速公布真相,並責令該“一把手”辭職,以化解該部的負面形象。隨后,遵照他們的建議,這則消息很快被平息。

  河南某縣網絡中心閆明也贊同這種做法。

  他認為處置輿情的原則是,不隱瞞不回避不袒護,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

  當地曾發生民警打人事件,他們將輿情上報給領導,當時事件在網上已經被炒得很熱。

  縣領導連續做出四個處理方案。第一天發出回應稱,縣裡對涉事民警進行停職調查,然后又發出四篇新聞通稿,最后一篇是最終的處分結果,經查証屬實,將涉事民警開除。

  網絡上的負面聲音馬上平息了。

  “即便網上的輿情有了不良影響,產生轟動效應,隻要地方不袒護,大家就不會再惡炒”。這位網絡中心主任說。

  對於網上的不實信息,當地的處理辦法就是及時反饋。

  前段時間,有人網上反映違規建房,佔地140畝,並給鄉黨委書記送了幾十萬元。但是經過調查並不屬實,只是佔地400平方米。

  這個輿情出來后,他們的處置辦法就是,網絡中心的工作人員到現場把圖片全都拍照下來,把基本情況、處理通知書、違建查處通知全都照齊,拍成照片后傳給網友,馬上明白了事情真相。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認為,各級政府的宣傳部門是最需要輿情分析培訓,“政府要管互聯網,首先必須懂互聯網”。

  新華網每月也會舉行一次政企網絡輿情培訓班,主要針對黨政領導干部和企業的高管。段賽民說,“這是一個不斷提高、普及的過程。”(新京報記者 涂重航 實習生 徐歐露)

分享到:
(責編:封歡歡、袁勃)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