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深山天地中,王洪偉平靜而輕鬆,享受著他的“隱居”生活。
獨居深山 他做起現代陶淵明
核心提示|
今年44歲的焦作市民王洪偉,被朋友稱為“都市農夫”,他在市區有寬敞的住房,經營的裝飾公司收入也很可觀,但他卻獨居深山,住在一處似拍鬼片場景的古窯洞裡,開荒種地,每天和心愛的藏獒為伴,每到節假日,接上妻子和女兒,到山裡過幾天悠閑的田園生活。
就王洪偉這種獨居深山的生活方式,昨日,一位社會心理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都市農夫”現象,折射出現代都市人一種較普遍的心態,既讓人羨慕也有隱憂。
山裡的環境一個男人、一條狗、幾孔窯洞、一片地
昨日,記者驅車離開焦作市區北上,在崎嶇的山路行駛了一個多小時,才進入太行山深處一個名叫流泉河的山溝,王洪偉的家就在這裡。
在他家西邊20米處,有個四季不斷流的山泉,在沒有院牆的院子裡,拴著一條藏獒正悠閑地睡著。門前的3畝多庄稼地裡,種著紅薯、玉米、番茄、豆角、南瓜,對面的山上植被茂密,秋天紅葉和野果挂滿枝頭,風景如畫。王洪偉的家有四孔窯洞和一座石頭屋,石屋后停著農用三輪車。王洪偉介紹說,這兒空氣清新,是個天然氧吧。
“在這兒手機沒信號,再也沒俗事打擾了。”王洪偉說,平時他除了開荒種地,就是看看書,琢磨琢磨古詩賦,“剛來這兒住,很新鮮也不覺得孤單,現在住習慣了,心也平靜了,也就不寂寞了。”
山裡的生活住在窯洞裡,吃喝純綠色
雖然經營的裝修公司收入可觀,但王洪偉卻厭倦了城市的俗事紛爭,向往起田園生活。他住的窯洞是一個朋友介紹的,地處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深山的大家嶺村。他告訴記者,這個深山溝過去沒有人煙,去年2月他剛到這兒時,隻見窯洞前的灌木叢一人多高,洞口石塊有些坍塌,樹木遮天蔽日,“如果拍鬼片,都不用再搭建場地了”。
隨后,王洪偉開始改造窯洞和窯洞前的小石屋,並架設了電線、開辟小路。整修4個月后,他就開始住在山溝了。
“如今,市內家裡吃的糧食、蔬菜都是我種的純綠色的,家裡還不缺山貨。節假日接妻子、女兒來這兒住幾天,過幾天山裡悠閑的田園生活,也很愜意的。”王洪偉說,如今,他在小院的東側,正在建設一個雞舍、豬圈和羊圈,小日子會越過越有滋味。
“有人認為我是逃避現實生活做‘現代陶淵明’,還有人認為我是另辟蹊徑搞投資創業。”王洪偉向記者敞開心扉,他說住在大山裡,不會再有俗事打擾,獨享清淨的心情,也算圓了兒時的田園夢。
社會心理專家
“都市農夫”現象是都市人對輕鬆、自由的追求
就王洪偉獨居深山這種現象,昨日,省婦聯社會心理專家周芳女士認為,“都市農夫”現象,折射出現代都市人一種較普遍的心態,既讓人羨慕也有隱憂。
周芳女士告訴記者,王洪偉說不會再有俗事打擾,充分表達現代人的一種心理狀態:累。她說,現代都市人普遍有下班沉默症、手機上癮症,人們習慣把自己能支配的業余時間自我封閉起來,因為這裡不需要溝通、表達、銷售、建立關系,隻有自己和自己待著,所以是安全的、輕鬆的、自由的。
周芳女士說,像王洪偉這樣脫離了社會化后,他開始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並可以真正拒絕他不願做的事。
周芳認為,周末到田園度度假,追求的是一種放鬆的心情、一種自在的狀態,收獲的樂趣和健康是可取的。但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都像王洪偉那樣選擇獨居深山,做現代的陶淵明,卻也令人擔憂。 (記者郭長秀 通訊員龍邦)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