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適其位”好干部才出得來
編輯同志:
我認識鄉鎮一位土木工程專業的公務員,整天從事辦公室文秘工作,跟文字打交道,他感覺沒興趣,非常苦悶,鄉領導也認為這個小伙子工作不主動、不積極,評價不是很高。后來,組織在談心過程中,了解到他的真實想法,把他安排到縣建設系統工作,發揮專業特長,很快就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也順利地提拔到副科級領導崗位。
同樣的干部在一個崗位上默默無聞,但換一個崗位后卻如魚得水,這種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屢見不鮮。我們時常聽到一些單位領導抱怨,“現在好干部真難找”,“大家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難開展”等等,但他們有沒有分析深層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呢?每個干部脾氣秉性、專業特長、興趣愛好都不相同,在選人用人上,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盡可能把他們放在合適的崗位上,讓干部在最佳的位置上發揮專長,釋放潛能。
如何做到“任適其位”?要用其所長。“用人之短長變短、用人之長長更長”。“學非所用、用非所長”就會導致“人才”變“蠢材”,用好干部關鍵在發揮干部特長。用其所願,就應盡可能考慮干部的興趣、愛好和個人志願,充分調動干部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當其時,就應在干部精力最旺盛、意願最強烈、干勁最足的時候,把他們使用起來,激發潛質,創造最大的業績。
江西九江 潘曉
看“顯才”更看“潛能”
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基層公務員,大學舍友小李和我同年考錄公務員,被分配到鄰市的市府辦,從事文字材料工作,他在大學期間就是寫作高手,所以很快就成了科裡的“大筆杆子”。沒過多久,市信訪局缺年輕男干部,便把小李調過去,剛開始他很不適應,面對上訪群眾束手無策,群眾很不滿意。局長便找他談心談話,安排業務骨干“一對一”指導,沒想到經過近一個月的“魔鬼訓練”后,小李像變了一個人,處理起信訪來如魚得水,成了局裡的業務骨干,去年年底還受到市裡的表彰。
干部選拔任用“量體裁衣”,因人制宜用其長才能激發最大活力,實現最大效益﹔如果“削足適履”,放錯了位置,即使能力“撐破天”,也是廢料一塊,英雄無用武之地。
其實,每名干部身上都有“顯才”,就是已經表現出來的工作能力,已經做出來的工作業績,這是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也是比較容易甄別的,一眼便能看出。同時,每名干部身上也有“潛能”,就是內在的特質,做某項工作的天賦和潛在素質,只是由於沒有錘煉的戰場、施展的舞台,導致這種才能一直潛伏著,有的還可能潛得很深,一旦到新的崗位,接受簡單的指導和實戰,馬上就會成長為業務骨干,成為“多面手”。
用當其才,以“顯才”為依據選拔任用干部,工作量小、風險小、見效快。但是,如果多用些耐心和精力,把干部的“潛能”考察准,跟蹤培養好,他們可能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這就需要抓好兩個關鍵期,即“考察期”、“培養期”。一方面,在平時工作中,適當對干部進行輪崗鍛煉,看其是否具備做其他工作的特質,根據實踐情況,對其“潛能”作出准確診斷,建檔立案入庫,作為今后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對於調整到新崗位的“潛能”型干部,安排專業骨干進行“一對一”指導,指方向、教方法,幫其快速把“潛能”激發出來,轉變為新的“顯才”。
山東濰坊 岳光東
裁撤合並也要“知人善任”
編輯同志:
前不久,上級給我們單位分來一名年輕干部,說原是兄弟單位的會計。我們就安排其到財務部門工作。可剛過了一個月,上級財務部門就反饋說,我們單位財會工作比較混亂,會計不僅不會算賬,而且記賬也分不清科目。我找這名干部談心才發現,原來,他最早是政工干部,因單位裁撤被交流到兄弟單位后,莫名其妙地被安排到財會崗位工作,又因不具備基本的財會工作素質,被交流到了我們這裡。
現在,有很多單位使用干部隻看編制員額,不論個人優長,特別是一些裁撤合並的單位,這樣的問題最為突出,使用干部隻看有沒有編制,有沒有崗位,很少考慮誰能勝任什麼崗位,誰最適合在這個崗位工作。還有些單位把一些重要崗位、領導崗位,作為機構調整后平衡關系的唯一途徑,導致干部使用出現了“有能力不一定有崗位,沒能力不一定沒崗位”的問題,在一些干部中還形成了“編制比素質重要,關系比能力重要,和諧比原則重要”的錯誤思維。
機構裁撤合並是為了轉變政府職能、理順職責關系、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事效率。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首要的是選好用好人才。如果把照顧情緒、平衡關系作為干部使用的首選條件,不僅會使機構裁撤合並失去應有的意義,實現不了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標,而且會嚴重影響干部隊伍的建設﹔不僅會打擊德才優秀的干部工作積極性,使他們因覺得“報國無門”而心生疑慮,還會助長“跑官、要官、買官”的風氣。真可謂“用錯一個差干部,會打擊一批好干部”、“出現一個賣官的,會帶動一批買官的”。
因此,在體制編制調整或裁撤合並機構過程中,一定要堅持知人善任的原則,絕不能有“特殊問題特殊解決”的想法,既要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員,更要堅定不移地用好有能力的人才﹔既要全面了解掌握每名干部的優長和缺點,更要敢於沖破“照顧情緒、平衡關系”等“人情”阻力,合理地、大膽地使用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各得其所,使編制體制調整真正達到預期目的。
甘肅平涼 郭俊奎
欄目信箱:
rmrbdylx@126.com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17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