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紀委發出嚴剎節日送禮風以來,今年的風氣總體好轉。但是雖有嚴厲政策,一些公款吃喝、送禮的規模變小,變得隱蔽,但還是存在。為何從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冒著各種風險,違法違規,鋌而走險?奢侈浪費之風,公款送禮之風,源頭究竟在哪?“八項規定”推出十個月以來落實如何?人民網特別推出“聚集兩節”系列報道,本文從屢禁不止的根源方面進行分析。
人民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楊文彥)中秋節將至,又是一年送禮收禮的高峰期,各大城市擁堵的交通,似乎描繪著送禮者的忙碌。為何打擊多年的公款送禮之風,在嚴打的同時不見消退,卻越潛越深?八項規定出台后,今年送禮之風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遏制公款送禮,應從哪裡找根子,對症下藥呢?
公家送禮自收“紅包” 公款送禮潛伏很深
公款送禮,按常規思維,是下級單位到上級部門“意思”一下。然而事實沒那麼簡單,不少人拿著公家的錢拉私人關系,為自己跑官要官增加砝碼。 “主管單位的領導心知肚明,他們不但知道這錢是公家的,更知道送禮的發票不會注明是給誰送的禮,還明白這些送上門的好處是為了什麼,只是彼此心照不宣。”一位曾經為競選副處級崗位、公款請客送禮的干部如是說。而這位干部最后卻把自己送進了監獄,因犯貪污罪、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除了為自己跑官,還有為自己謀利的。某單位曾經來了一位非常會“來事”的領導,過節前讓后勤准備幾十份禮金,分別是上級單位領導每份5000元,地方單位領導正職3000元,副職2000元……如此一來,僅禮金一項,單位就要花掉數十萬元,還美其名曰“擁政愛民”。據了解,每年這筆錢真正送到貧困人家的,僅有一二戶,且每戶不超過400元而已。對內“開源節流”,對外“廣施禮金”。有人說,這領導是不是腦子進水啦?憑什麼把自家的錢送給別人花。有人點撥道:送出去的是公家禮金,收回來的是自家 “紅包”。
赤裸的私欲,是如何通過財政與審計之關,瞞天過海、披上合法外衣的?一些禮品商店為了經營收益,凡購買的物品均可以出具“禮品”、“食品”發票,且品名、數量甚至金額等,均能滿足顧客要求。更有甚者,將發票撕給顧客,讓顧客隨意填。有的商家主動熱情提供“變通”,以達到商家與顧客的“雙贏”。
此外,還有一些禮賬混進了工程款。有報道稱,某村支書拿出一摞單據對一位包工頭說:這些都是村裡吃飯、送禮花費的,鎮財政所審查嚴格報不了賬。可是為村裡辦的事,總不能我們幾個掏錢呀。商量之后,這筆款隻有加到工程裡了。包工頭自知沒有回旋余地:不答應的話,別說今后村裡的工程接不到,就是眼下結賬恐怕也麻煩。隻好按照村支書的意思,將工程款和那摞單據加在一起,出具了收據。村支書當場將那摞單據燒掉,結清了工程款。此后,村裡每年的工程都交給這位包工頭做,修橋補路、學校擴建、村辦公室翻修等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公款開銷也就“順便”隨著工程出賬報銷了。
不僅如此,會送禮的人也成了香餑餑,被視為人才。每逢過節,小王都忙得焦頭爛額,這也是他最能施展“才華”的時候。因為這會送禮的“一技之長”,他總能為領導分憂解難,替領導抵擋了很多棘手之事。他所在的鄉鎮不僅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而且有些領導還提拔重用。他自豪地說,鑒於他的才干,他一時半會兒內退不了。
中央三令五申 剎“四風” 公款送禮受到遏制
多年來,公款送禮逐漸成為了官場的潛規則,甚至有不斷滋生蔓延、棄暗投明之勢。盡管往年每逢節假日,從中央到地方也會出台一系列禁令,但公款送禮的歪風仍舊屢剎不止,似有越吹越大之嫌。
十八大以后,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規定要求,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
規定出台后,從去年春節的效果來看,不少人覺得公款送禮、公款吃喝之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有很多人在節儉的同時觀望著,這股風清氣正的廉潔之風,是吹吹即停,還是動真格要一吹到底。
如今,中秋節、國慶節將要來臨,又是一個花費公款的節點。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重大節日期間,是對干部作風的重要檢驗﹔要堅決剎住公款送節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過一個風清氣正的中秋節、國慶節。
9月3日,中共中央紀委和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四風”,發出《關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的通知》。通知要求節日期間,嚴禁用公款送月餅送節禮﹔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與公務無關的宴請等,對出現的問題敢抓敢管,及時提醒、堅決糾正。
高價月餅難覓蹤跡 “金銀月餅”暗度陳倉
在中央三令五申的倡導下,今年的兩節,公款送禮、吃喝之風,又是怎樣的?
據人民網對全國1062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76%的受訪者對於抓住時間節點圍堵不正之風的做法表示支持﹔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公款送禮現象今年兩節前仍然有,但會比往年少很多。
據記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現場調查發現,雖然和往年一樣,月餅專區的顯眼位置也擺放了團購月餅的各類廣告,但銷售人員對記者說:“廣告打了很久,月餅也賣了好幾周,可今年咨詢團購的人以及團購的訂單都不多。與去年相比,反差很大。”
記者在一家糕點店遇到一位老人,她抱怨說,“今年用月餅券領個月餅太費勁,跑了好多連鎖店都沒貨。”服務員解釋,“今天賣出的月餅禮券相對較少,所以,隻能在指定的幾家店兌換,不像以前基本每家店都可以。”
月餅的市場需求減少,商家的供應也相應地在縮水。一些知名品牌的月餅供應商業紛紛作出回應,不再發放月餅券或月餅卡﹔今天月餅拋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華路線,主抓零售,打親民牌,以一百、二百左右的零售月餅為主。
不僅中秋月餅,就連中秋時節火熱上市的大閘蟹等一些禮品也遭遇了寒流,記者身邊一位朋友調侃說:“今年可能是中央禁止公款送禮的緣故,大閘蟹的價格降了不少,今年可以把大閘蟹吃個過癮啦,真是惠民啊。”
雖然明目張膽的少了,但是暗度陳倉者,還是存在。據《新京報》報道,在個別銀行和商場,天價“金銀月餅”改名為“百寶盒”,而且銷量不錯。據銷售人員說,在他們這兒買“金銀月餅”,還能開別的發票,“一般開辦公用品、勞保用品、禮品,也可以開成十幾台打印機。”
所謂“金銀月餅”,顧名思義就是用金子和銀子做成的“月餅”,價格自然不菲。報道介紹,最輕的一款為50g,零售價2萬元﹔最重的一款是347g,零售價約16萬元。這樣的“月餅”當然不能吃,平常人也不會買,不過是借了中秋送月餅的機會,“非常規”的一些人來做一些“非常規”的人情往來。
專家:遏制奢侈浪費之風 要在公權力上找問題
遏制奢侈浪費之風,可謂老生常談,這股不良風氣的源頭究竟在哪?為何從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冒著各種風險,違法違規,鋌而走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MPA中心代主任蔡禮強對人民網記者說,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的行動,現階段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效很直接,很明顯,但不正之風不是一時形成的,八項規定也不可能讓不正之風忽然地銷聲匿跡,這需要對規定進行持續的、長期的落實。八項規定講究兩個長,長期抓,長效化。
中央紀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人民網記者,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四風”並不是一時所為,中央紀委的想法是抓住每一個節日節點、每一個階段,長期堅持下去。
“僅僅堅持下去還不夠,還要找到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的根源”,蔡禮強指出,“其根子就在於公共權力的運行問題。公權力是不是為了公共利益,是不是在運行中做到透明化,是不是真正把權力關在了籠子裡,是不是有機制對它進行約束,例如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八項規定落實關鍵在於公權力的透明化運行和有效的制約。”
就此,中央紀委的工作人員說,中紀委領導的指導思想是在抓住常規檢查的同時,還要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那些應付檢查,不從根本上改作風的人或單位。一旦發現有違規者,后果嚴重的要堅決從嚴處罰,進行全國性通報、違法的依法給予應有的懲罰,以起到警示作用,讓厲行節儉、風清氣正的作風真正的貫徹落實下去。
雖然上有嚴厲政策,一些公款吃喝、送禮的規模變小了,隱蔽了,但還是存在著,這是目前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為什麼這些官員要冒著制度制約的風險,冒著輿論監督壓力的風險,還在公款送禮?
蔡禮強指出,根子也在於公權力的不當運行。現存的現象說明,想要獲得政府配置的資源,如果不送禮,還是不太容易辦好的。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地方駐京辦不能從根本上取消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根子在於權力不合理的縱向配置,本來應該由下級政府管理的事情,很多權力卻過於集中在中央手裡,比如轉移性支付的權力、資源配置的權力,項目審批的權力等等。中央政府的核心職責是制定政策、監督政策的執行。但是,現在一些官員配置資源並不是按正規程序辦事,而是看個人關系的親疏遠近。那些貪污、瀆職被判刑的官員,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証。
蔡禮強強調,遏制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風,必須找到根子,從根本問題上改進。否則歪風邪氣還會卷土重來、死灰復燃,變著花樣、變著名目、變著形式繼續存在。我們要真正做到把權力關在籠子裡,讓權力透明運行,讓權力按照公共利益分配資源,這樣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