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上合組織,12年成就舉世矚目

2013年09月13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上合組織,12年成就舉世矚目

  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市區主要商業中心,巨幅上合峰會宣傳海報引人注目。

  本報記者 林雪丹攝

  今年8月11日,上海合作組織中吉主管機關邊防部門“邊防聯合決心—2013”聯合反恐演習在中吉邊境地區舉行。  

  王小雪攝(新華社發)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在線數據庫

  制圖:劉 慧

  成立12年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結成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不斷夯實法律基礎、加強體制機制建設、積極開展務實合作,在安全、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在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方面,上合組織走在了各國際組織的前面。現在乃至將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上合組織仍將以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為重要任務目標,同時積極促進成員國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安全合作 成效顯著

  吳宏偉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9月13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本次會議將進一步明確上合組織今后一段時期內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確定主要合作領域和合作項目,其中安全合作是各成員國的關注重點。

  維護地區穩定

  打擊“三股勢力”

  自成立以來,安全合作始終是上合組織最主要也是最有成效的合作領域,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通過了相關法律文件,為成員國安全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上合組織是國際上較早重視“三股勢力”危害的國際組織。2001年6月的成員國第一次峰會就通過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而當時西方國家並沒有認識到“三股勢力”帶來的威脅,甚至企圖利用“三股勢力”削弱對手,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2002年6月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明確提出,要發展多領域合作,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共同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打擊非法販賣毒品、武器和其他跨國犯罪活動。2009年召開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通過了《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進一步強化了上合組織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礎和能力,使上合組織安全合作邁上新的台階。事實証明,上合組織在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方面走在了各國際組織的前面。

  上合組織成立伊始就致力於組織的機制化建設,除了召開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和各部門領導人會晤外,還設立了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怖機構兩個常設機構。地區反恐怖機構的設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它下設理事會和執行委員會,主要職能有准備有關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建議和意見﹔協助成員國打擊“三股勢力”﹔收集、分析並向成員國提供有關“三股勢力”的信息﹔建立關於“三股勢力”組織、成員、活動等信息的資料庫﹔協助准備和舉行反恐演習﹔協助對“三股勢力”活動進行偵查並對相關嫌疑人員採取措施﹔參與准備有關打擊“三股勢力”的法律文件﹔協助培訓反恐專家及相關人員﹔開展反恐學術交流﹔同其他國際組織開展反恐合作。

  成員國合作成效顯著,為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作出了貢獻。2008年的第二十九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在組織機制框架下建立起密切的協作,在安保方面給中國提供有力支持,保証了奧運會順利進行。這是上合組織安全合作一次極為成功的范例,為以后成員國大型活動安保合作積累了經驗。反恐機構和合作機制的建立和高效運轉,為成員國安全合作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上合組織安全合作還體現在禁毒和信息安全領域。在西方國家還在極力鼓吹信息自由和信息開放的時候,上合組織已經認識到信息安全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影響。2006年上海峰會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於國際信息安全的聲明》,指出信息通信技術和當代威脅與挑戰具有跨國性質,必須通過雙邊、地區和國際層面的合作,應該加大各國保障信息安全的力度。

  軍事合作也是一項重要內容。上合組織不是軍事同盟,其軍事合作並不針對特定國家和國際組織,完全是為應對“三股勢力”威脅的需要。上合成立以來先后舉行10余次規模不等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演習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形式也由以雙邊為主發展到雙邊和多邊並舉。這些演習加強了成員國軍事力量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力度,展現了成員國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的決心,也有效震懾了“三股勢力”興風作浪以及敵對勢力把動蕩禍水引入上合組織地區的企圖。

  加強團結協作

  共同應對挑戰

  近年來,國際形勢劇烈變化,發生的事件具有突發性強、發展迅速、發展趨勢難以預料的特點。其中西亞北非政局持續動蕩,外部勢力干涉與滲透、宗教派別沖突、極端宗教勢力興風作浪和國際恐怖勢力猖獗是重要原因。在新形勢下,上合組織的安全合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一是西亞北非動蕩對上合組織地區的穩定產生影響。西亞北非發生動亂之后,幕后推手並沒有把動蕩與沖突局限在這一地區。從國際和地區局勢發展趨勢和特點看,來自外部勢力干涉、入侵與滲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就要求上合組織大力加強整體抵御外部干涉和入侵的能力。

  二是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跨地區和跨國家傳播是目前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威脅,在已經發生嚴重動蕩的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看到極端宗教組織和恐怖組織活動的身影。上合組織同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恐怖勢力、極端勢力和分裂勢力在一些成員國出現活躍態勢,對這些國家安全與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三是一些西方國家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境內的“三股勢力”遙相呼應,攻擊上合組織成員國政權,破壞各國政府為維護人民安寧和社會穩定而做的努力。他們在反恐問題上一貫奉行雙重標准,經常借某一具體事件,向當事國政府發難,挑起民族或教派沖突,達到削弱或摧毀對手的目的。

  四是阿富汗局勢變化對包括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內的周邊國家產生影響。阿富汗戰爭以來,一些上合成員國向北約軍隊提供了軍事基地和空中走廊,阿富汗問題的久拖不決,對周邊國家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在阿富汗局勢沒有完全穩定的情況下,美國2014年撤軍計劃增加了阿富汗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

  其他非傳統安全威脅也在增加,包括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糧食安全、資源安全、跨國犯罪、販毒等。非傳統安全具有跨國和跨地區以及不確定特點,單靠某一個國家很難解決問題。這就對上合組織安全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通過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來提高本國國際地位,實現自己的政治和經濟訴求,確保國家安全不受外來勢力的侵犯。在這種需求推動下,地區性國際組織的重要性和作用明顯提升。在遇到涉及本地區重大切身利益事件時,很多國際組織會積極行動起來,表明成員國一致態度,採取一致措施和行動,從而在國際紛爭中獲得有利地位,顯示出區域性國際組織在解決地區問題時的獨特地位。

  從歷年上合組織元首峰會通過的文件和發表宣言來看,成員國對上合組織發展目標、性質和作用高度認同。在反對“三股勢力”、維護地區安全、防止社會動蕩等方面立場高度一致。在具體行動上,地區反恐機構運轉順利,成員國相互支持與協作,成果顯著。

  上合組織有決心也有能力維護本地區安全與穩定。上合組織成員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完全能夠抵御一切外來武裝入侵與干涉﹔上合組織成員國有廣大民眾最廣泛的支持,有堅實的民意基礎,任何敵對勢力也難以戰勝它﹔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實力在不斷發展壯大,有條件更好地改善人民大眾的生活。正因為上合組織在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成為正式成員或與其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經濟合作 大有可為

  張 寧

  自成立之日起,上合組織始終將經濟合作視為重要領域,《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中就明確規定:“在平等伙伴關系基礎上,通過聯合行動,促進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均衡發展,不斷提高各成員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條件﹔在參與世界經濟的進程中協調立場”。2012年6月7日上合組織北京峰會通過《上海合作組織中期發展戰略規劃》,提出未來10年發展藍圖,並確定未來7個基本行動方向,其中之一便是擴大經濟合作。

  成立12年來,上合組織在加強能力建設和便利化建設的同時,始終堅持和強調務實合作,通過實體項目建設鞏固和夯實經濟合作,有效推動了區域穩定和發展。6個成員國的GDP總值從2001年1.67萬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10.58萬億美元。該組織2009年提出的100億美元反危機穩定基金,極大幫助了成員國盡快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基礎設施項目也讓成員國境內以及成員間的互聯互通獲得極大改善,如已經完工的中哈石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區,正在建設的“達特卡—克明”500千伏輸變電項目、中塔公路修復工程項目等。可以說,如果沒有上合組織這一多邊合作平台,僅靠成員國間的雙邊合作很難取得今天的成績。

  中國與其他5個成員國的對外貿易總值從2001年的129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1185億美元,其中出口從34億美元增加到585億美元,進口從96億美元增加到600億美元,這一增速快於同期中美、中歐、中日、中韓貿易增長率。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區域多邊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雙邊合作,上合組織未來若能建成自由貿易區,必將極大提升合作效率和水平。

  經濟合作是最受各成員國歡迎的合作領域。隨著成員國陸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交通、通訊、電網、管道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成員國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各部門聯系機制不斷加強,上合組織經濟合作基礎愈加鞏固,為今后提供更多新機遇。

  與此同時,各成員國當前均面臨外部需求減少導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困局,保增長、抗通脹和促就業壓力大。共同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確保民生水平穩步提高、降低外部風險沖擊,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挑戰。另外,如何提高融資力度,也是成員國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近年來,經濟合作項目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國提供的優惠貸款。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維護安全穩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因此有必要加緊研究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以解決項目融資難題和應對國際金融風險。

  (作者單位是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中亞研究室)

  文化合作 后勁十足

  趙會榮

  2012年10月的一天,我在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邊的總統花園偶然遇到了一個當地民間樂團。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得知我來自中國,便熱情地演唱了很多首中國歌曲。樂團主唱是一位漂亮的吉爾吉斯族姑娘,她告訴我,他們樂團曾經多次參加上合組織舉辦的文化節,因為到中國演出,她喜歡上了中國歌曲和中國文化。

  這種情景在十幾年前是很難想象的。如果說那時候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的民眾對中國文化更多是停留在好奇的層面,那麼,隨著“漢語熱”的升溫,他們中很多人今天已經與中國文化親密接觸,甚至擔當了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樣,中國人也通過上合組織感受到了更多異國文化的魅力。

  回顧上合組織走過的10余年歷程,文化合作雖然起步較晚,但卻后勁十足,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機制建設方面,上合組織設有元首和總理會晤機制、文化部長會晤機制、高官會和專家工作組。上合組織建立伊始就提出要“舉行上合組織文化部長會晤”。2012年至今,上合組織已經舉行9次文化部長會晤。除了會晤機制,上合組織還確立了舉辦文化節和文化演出的活動機制。

  在法律基礎方面,2007年8月16日上合組織成員國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2012年北京峰會期間,上合組織成員國簽署人文領域合作首個宣言文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會晤北京宣言》以及相應的《2012—2014年執行計劃》,為未來10年上合組織文化合作指明了方向。

  在合作原則方面,上合組織文化合作秉承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在成員國已經深入人心,並被成員國在合作實踐中積極貫徹。這種新型文明觀和合作觀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上合組織發展,而且為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開放與包容做出了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分享到:
(責編:李宇浩、申亞欣)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