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9月10日電 (記者申亞欣)“教育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力支撐。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在笫2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連考察並看望師生,在與基層教師座談中,提起最多的就是“教育公平”四個字。
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教育公平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三年以來,一項項措施從出台走向落實。
學前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將使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10個百分點﹔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生每天補助3元,直接受益學生約2600萬人﹔各省市陸續出台“異地高考”方案,成為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
然而,城鄉區域差距、教育資源分配失衡等問題依然成為阻礙教育公平的藩籬。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教育公平既關乎社會公平的當下,更關乎其長遠,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則將加劇社會階層固化,造成貧窮代際傳遞。
面對這些難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任之初就給出鏗鏘有力的回答,“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機會,不論是來自城市還是農村,不論是來自怎樣的家庭背景,隻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應有的回報。”
近半年來,新一屆政府密集調研表態,始終把教育放在全局性、戰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視,教育公平的各項改革也依次穩步推進。
今年5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今年要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將去年面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萬名重點高校招生計劃增至3萬名。
8月2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再次指出,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要縮小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城鄉和區域這兩個最大的差距,就要培養更多服務中西部和農村的人才。教育資源要向中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傾斜。要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尤其是國家重點高校,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方式到中西部服務。
“讓貧困地區孩子一個不少都能接受教育。” 李克強此次在大連考察並看望師生的表態,更加彰顯了中央努力實現教育公平的決心和信心,為寒門學子點亮一盞希望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