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面對面到心貼心
——共青團深入開展“走進青年、轉變作風、改進工作”大宣傳大調研活動
共勉青春,凝聚力量。
7月下旬以來,按照團中央統一部署,團的地市級以上機關集中開展了“走進青年、轉變作風、改進工作”大宣傳大調研活動,向基層實踐學習,圍繞黨中央對共青團工作的新要求,探索新形勢下共青團事業實現新發展的路徑。
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強調,集中一段時間開展大宣傳大調研,就是要推動團的領導機關干部走出機關大樓,走進青年,把青年群眾分散的意見集中起來,並在調研過程中增進與青年的感情,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搞宣講·誠交流·深溝通
深入學校企業、田間地頭,向各類青年群體闡釋黨對青年的關懷期待,把“大道理”轉化為“小道理”﹔積極向基層黨政領導和團干部系統宣講黨對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增強基層對於引導和服務青年的責任感……
在吉林省延邊州敦化市、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團中央調研組從農村青年渴望致富的願望談起,結合中國夢與青年的關系、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鼓勵青年不圖安逸、崇尚奮斗、勇於創業。在重慶市渝北區、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團中央調研組在搞好集中宣講的同時,注重在每一次座談會上收集問題和案例,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西藏、青海、新疆等省級團委調研組圍繞團十七大精神和黨的民族政策與青年深入交流,鼓勵他們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建功立業。
身處實踐一線的基層團組織,往往能敏感地捕捉時代和青年的變化。在展開宣講活動的同時,各調研組通過對基層團組織的深入走訪,以及對各類重點課題的追問解剖,將基層創造的一個個有特色、有實效的成果收入囊中,為謀劃和推動全團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
摸困難·查問題·問需求
隻有把青年和共青團工作面臨的重大問題看清楚、分析透,共青團才能始終跟上時代的腳步,把准青年的脈搏。
通過與各級黨政領導、團組織負責人的坦誠溝通,以及隨機考察、抽樣走訪,各調研組記錄下一個個工作差距——
近年來,共青團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的成效明顯,但組織薄弱、活力不足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不少基層團組織和團干部開展思想引導工作的意識不強、能力不足,不注重在團的各項工作活動中融入思想性﹔
手機、網絡等媒體中充斥的負面信息影響了青年的心理健康……
在與青年的交流中,這一群體的需求也浮出水面:有的中學生提出,能不能規定所有學校每周都有一節團的活動課﹔有的農村青年說,團組織要多開展創業技術和項目培訓﹔有的進城務工青年渴望了解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
面對工作的不足和青年的期待,創新的“火花”不斷閃現。三亞檳榔河旅業有限公司團支部為激發公司團員參與義工活動的積極性,推出“參與積分制”,達到一定分值的團員有資格參加團支部定期組織的戶外拓展活動。
受此啟發,團中央調研組認識到,激發團員的積極性和先進性,既要加強對團員的意識教育,又要有合理的獎懲機制,使團員感到入不入團大不一樣。各調研組也紛紛提出了加強新媒體建設運用、廣泛開展勵志教育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同勞動·交朋友·辦實事
“烈日下,同勞動、深交流、共歡笑,大汗淋漓,心卻酣暢,感受青年朋友的奮斗與彷徨,領略當地同事的激情與實干……”這是一位參與調研的團干部在返程列車上寫下的心得,亦是這次調研的寫照。
在湖南衡陽市常寧市、陝西咸陽市乾縣,團中央調研組冒著酷暑和當地農民一起搶收稻谷、摘運西瓜﹔
在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團中央調研組到地下160米深的礦井體驗普通礦工的工作環境,踏進羊圈、菜地,搞養殖種植﹔
下車間、上工地、收庄稼……各調研組成員在與青年的並肩工作中換位思考,實地感受各青年群體的酸甜苦辣。
身入基層,心入青年。通過爭取各方資源,各調研組為基層和青年辦起了實事——
在天津濱海新區,團中央調研組積極幫助當地團組織推動建立青年就業創業示范園﹔
河南團省委調研組開展青年英雄幫扶行動,逐一走訪慰問近年來涌現的河南籍青年英雄﹔
甘肅團省委調研組動員社會力量,為災區建立共青團帳篷學校38所、募集1200多萬元救災物資。
從面對面,到心貼心。
接地氣的調研活動,讓每個調研干部都結識了年輕的新朋友——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打工青年、創業青年、青年志願者、大學生村官……友誼的種子,在心中盎然生發。(黃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