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習近平在哈發表演講 古今故事講述中哈友誼

2013年09月08日08:28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習近平在哈發表演講 古今故事講述中哈友誼

昨日,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昨日,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阿拜·庫南巴耶夫

  阿拜·庫南巴耶夫

冼星海

  冼星海

  “一片土地的歷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歷史”。昨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他以哈薩克斯坦諺語開篇,自2100多年前的張騫出使西域、成就絲綢之路,到現代各國協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哈關系與中國中亞政策問題娓娓道來,為中國與中亞各國描繪出美好願景,妙語連珠引來台下陣陣掌聲。

  ■ 解讀

  經濟合作

  “絲綢之路經濟帶”影響30億人

  演講摘錄: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前大使姚培生表示,這是首提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中國與中亞國家在交通領域的合作早已提出,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規劃一個很大的藍圖,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如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立起來,不僅是在政治上,在經濟上也有重大的意義。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歐亞廣大地區,涉及很多國家,將會影響近30億人口,意義深遠。

  姚培生說,我們應當樂於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這個藍圖的實現,建立起來后不但會造福當代,更利於子孫后代。

  中亞政策

  支持中亞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

  演講摘錄:千百年來,在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証明,隻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

  據姚培生介紹,這次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重申了中國對中亞的政策,即不干涉內政、支持中亞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中國歷來認為隻有堅持相互尊重,才能夠提高政治互信的水平。在政治方面,中國與中亞地區堅持長期睦鄰友好,做相互信任的朋友。

  姚培生稱,演講中再次強調了中國與中亞國家互利共贏的原則。在20年前,中國就已經在推進這方面的合作,這次習主席所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進一步指出了行動的方向和目標。

  地區安全

  中國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

  演講摘錄:我們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奉行的內外政策,絕不干涉中亞國家內政。中國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

  姚培生表示,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特別強調了中國在中亞地區不謀求地區事務的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可以說中國這樣的做法符合實際、順應人心。我們不希望中亞地區發生動亂,不管是中亞還是歐亞整個地區,絕大多數的人民都希望建立和平、和諧、穩定的東亞。

  人文合作

  邀請萬名孔子學院師生來華

  演講摘錄:青年時代是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增進本領的黃金時代。我相信,從這裡走出的莘莘學子,一定能成為哈薩克斯坦民族振興的棟梁。

  姚培生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在未來10年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3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並邀請1萬名孔子學院師生來華研修,這是很大的一個倡議。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好、很大的任務,有利於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互信、相互了解。

  【演講中的精彩語句】

  ●哈薩克斯坦民族有一句諺語:“一片土地的歷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歷史”。

  ●我的家鄉中國陝西省,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裡,回顧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的親切。

  ●哈薩克斯坦人民常講:“有知識,世界一片光明﹔沒知識,眼前一片混沌。”

  【演講提及的人物】

  張騫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訪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

  冼星海

  古絲綢之路上的阿拉木圖有一條冼星海大道。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為他提供了溫暖的家。

  阿拜·庫南巴耶夫

  哈薩克斯坦偉大詩人、思想家阿拜·庫南巴耶夫說過:“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前浪如兄長,后浪是兄弟,風擁后浪推前浪,亙古及今皆如此。”

  ■ 回答提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還回答了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回答關於環境保護的問題時,習近平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中國明確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講述的動人故事】

  六旬兒子阿拉木圖尋母

  上世紀50年代初,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國小伙認識了美國姑娘瓦蓮金娜,兩人結婚。后來,由於政局原因,瓦蓮金娜回國了,兒子才6歲。孩子長大后一直尋母,但始終無音訊。2009年,兒子終於找到了母親,母親就住在阿拉木圖。這一年,兒子61歲,瓦蓮金娜80歲。后來,兒子來到阿拉木圖看望母親,還把母親接到中國旅游。

  哈留學生屢捐“熊貓血”

  RH陰性血型被稱為“熊貓血”,哈薩克斯坦留學生魯斯蘭正是這種血型,在海南大學讀書期間,魯斯蘭自2009年起參加無償獻血,每年兩次。

  昨日,魯斯蘭收看了演講,他說:“我覺得無償獻血這件事很平凡,我為能成為中哈友誼使者感到榮幸!”(據新華社)

  ■ 釋疑

  1 為什麼選擇納扎爾巴耶夫大學?

  據姚培生介紹,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是一所全新的大學,於2010年在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倡導下建立,旨在為該國構建一所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院校。它是中亞地區惟一一所全英文授課的大學,到這裡學習的學生都是優等生。

  選擇在這裡演講有展望未來的用意。哈薩克斯坦已經獨立20年,在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一代代的新人去繼承,所以選擇這裡還有著眼於培養新的一代的用意。

  姚培生說,在這裡演講還能提高該校知名度,同時可以在中亞地區擴大其影響。

  2 前任領導人在哈進行過演講嗎?

  1996年,江澤民在哈議會發表了題為“共創中國和中亞友好合作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2005年,胡錦濤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機場發表書面講話。(記者 韓旭陽)

分享到:
(責編:李宇浩、張玉珂)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