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 (鄭青亭)9月3日至13日,習近平主席將於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四個中亞國家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首訪中亞四國,將展現出中國新一屆政府怎樣的中亞外交政策?此行又將為中國同中亞國家的戰略合作帶來哪些新的推動力?9月5日10時,華東師大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做客人民微博微訪談,與網友展開討論。楊成認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的核心和優先領域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及打擊三股勢力方面。
網友:針對中亞地區,近年來,美國曾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俄羅斯提出“歐亞聯盟”,歐盟提出“中亞戰略”,目前,世界主要力量都非常看重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潛力。習主席此次出訪,又透露出中國在中亞地區戰略的哪些新姿態呢?
楊成:從習主席此訪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在中亞外交議程上可能形成三位一體的支點結構,即圍繞與中亞國家的雙邊關系、多邊(主要是通過上合組織)對話以及阿富汗和平進程而展開對中亞的新外交戰略。核心變化在於,中國將改變改革開放前30年更多“搭便車”的戰略而轉而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搭便車”機會。
網友:中亞幾國對於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樣的幫助呢?目前我國與中亞國家哪方面的合作比較多?
楊成: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的核心和優先領域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及打擊三股勢力方面。能源合作關涉到相關合作方國家戰略取向的核心議程。打擊三股勢力關乎各國穩定和發展。中國與中亞國家在這兩個領域迄今為止的高效合作,對於保障了我國能源安全和西部邊陲穩定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戰略內涵是顯而易見的。
網友:天然氣等資源跟外國大量合作的話,會不會太過於依賴,一旦關系破裂造成無資源可用?進一步講,進出口貿易的度要怎麼把握?怎樣讓利益關系持久?
楊成: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恰恰是保障了中國能源進口來源的多樣性和主動權,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而且,中國面臨日趨嚴峻的溫室氣體減排壓力,傳統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亟待改善,天然氣作為最潔淨的能源資源之一,將在未來中國的能源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互利共贏關系可以持續發展。
網友:感覺最近與中亞國家在反恐合作上挺多,至今為止都取得了怎樣的成果呢?
楊成:中國與中亞的反恐合作,或者說更廣泛意義上的打擊三股勢力方面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信息交換,跨境追捕並引渡犯罪分子,雙邊和多邊層次上的聯合軍演等。中國與中亞國家簽署了打擊三股勢力的政府間協定。雙方在上合組織地區反恐中心框架內的合作也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