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時事觀察

軍人生來為戰勝

■ 畢永軍

2013年09月05日16:27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天下之事,無志不立。軍隊要不負人民重托,擔當強軍衛國重任,有千百難題需解,有繁雜工作要做,但首要的是確立能打仗、打勝仗之志。

志不強者不但智不達,而且勇不達。立志是人的動力之源、事業之基。作為一個軍人,立不立志,立什麼志,反映的是信仰與追求,體現的是道路與選擇,既關系個人前途,也影響國家命運。古往今來,隻有胸懷愛國之情、心懷打仗之志的勇士,才會在“黃沙百戰”的血火戰場上,生發一往無前的膽氣,高揚“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的旗幟,保持“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氣概,創造彪炳千秋的豐功偉業,成為萬眾敬仰的英雄男兒。

軍人生來為戰勝。能打仗、打勝仗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更是軍隊的職能所在、使命所系、光榮所指,是軍人的不二追求。這個朴素道理就像工人做工、農民種田、學生讀書一樣簡單明了,無可置疑。因此,不論在什麼地方,不論在什麼崗位,隻要是軍人,就應該叫響一句口號:立志當立打仗志,當兵要當血性兵。一切與打仗無關的志向,必須從軍營走開。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倘若身在軍營心在“外”,立的不是打仗之志,而是升官之志、發財之志、享樂之志,進而在盲目攀比中心理失衡,在干擾誘惑面前消極失志,不思進取,不謀戰事,那就是進錯了門,定錯了位,愧對軍人這個身份。一旦打起仗來,必然會力不從心,技不如人,敗走“麥城”,無法向黨和人民交待,成為千古罪人。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一個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可喜可賀,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起於跬步,必須積小成大、積少成多。毛澤東立下“丈夫要為天下奇”之志,周恩來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都不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堅持活到老、學到老,親自寫講話、寫文章、寫電報,從不因志大而輕視小。

立打仗之志易,真打勝仗難。當前,最主要的就是要著力強化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切實練就過硬的打贏本領,堅決克服打仗是上級的事、下級的事、別人的事、將來的事等模糊認識,清醒看到我們在思想上、素質上、訓練上、作風上與實戰的差距,以“假如戰爭明天來臨”的緊迫感、危機感,以對國家和民族高度負責的態度,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分奪秒地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講的,變成緊而又緊、細而又細、實而又實的真打實備,確保一旦需要,能夠斷然出手、決戰決勝,用實際行動讓黨和人民放心。

(作者單位:第二炮兵某基地政治部)

分享到:
(責編:楊鐵虎)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