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蟻族月入3000不夠群租 居住空間不超3平米--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上海蟻族月入3000不夠群租 居住空間不超3平米

2013年08月18日06:07    來源:新民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上海蟻族月入3000不夠群租 居住空間不超3平米

上海蟻族月入3000不夠群租 居住空間不超3平米

求職公寓:每人的私人空間不會超過3平方米

  近年來,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們,往往落戶群租屋,在狹小的空間內拼搏生活,被稱之為“大學生蟻族”。然而,記者近日在上海的多個大學生求職公寓採訪時發現,有不少已經找到工作的大學生,生活在更小的空間,他們戲稱自己是新“蟻族”。

  滬上求職公寓多分布在上海火車站、上海南站附近。記者昨晚來到石龍路上的一家求職公寓,與蝸居於此的畢業們共度一晚上,體驗了一回新“蟻族”的滋味。

  求職公寓名為“尚姐”,也是一名大學生自主創業開辦的。建筑物原本是座倉庫,到3樓變身公寓房了。中間一條長長的過道,兩側20余間房,窗戶向著過道,沒有外窗。

  無奈當“蟻族”

  記者被安排進一間男生8人間,20平方米左右,四張床,上下鋪,一張桌子8個櫃子,就是全部的家具。走進屋,這裡的老客人小李迎上來,他在此已居住了半年多,小李畢業於江蘇一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來上海打拼兩年多,找過好幾份工作,“最早寄居在同學那裡,后來人家女朋友來了,隻有搬家。”對於在上海找個棲身之所,小李很感慨,“群租屋也租不起啊,起碼1000多元,我的工資才不到3000元,每月生活費至少1500元,還得向農村的家裡寄錢,怎麼租啊?隻有在這裡當新‘蟻族’了。”

  新“蟻族”是什麼概念?小李介紹說,在求職公寓,每人的私人空間不會超過3平方米﹔每個樓層,用於淋浴的裝置隻有4個,而這裡住滿時多達200余人,即使是錯時,洗澡也得排隊半個小時。說到這,小李用手指敲敲牆壁,“是木板隔的,隔音很差,旁邊房間有人起個身,都聽得見。”小李說:“但這裡便宜,每張鋪一天19元,剛畢業,吃點苦沒啥!”

  採訪中,小李三句話不離自己的創業,不管是國家政策、創業信息、還是行業技術,他都能侃侃而談。他沒有談及蝸居的辛酸,反而認為是一種歷練,“就當體驗生活,創業都是要吃苦的。”其實,小李就要離開了,他找到了新工作,月薪5000元,包吃住。“公司的住宿情況肯定好一些,而且感覺上好像是自己的房子。”未來,小李准備回老家創業,避開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激烈的市場競爭。

  求職也艱辛

  晚上10時,小項回來了,他是安徽人,但一開口卻帶著明顯的上海味道。原來他是上海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大三時就開始在民生銀行實習,期望著一年以后可以轉正,但是前不久他卻離開了銀行。“領導把我調到了電子管理部門,可我擅長的是交易鏈,既然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呆下去也沒前途。”小項的解釋露出些無奈。

  用小項的話說,是他炒了老板。這個決定看似很瀟洒,可結果卻是———他無力再負擔之前租著的小單間,一個月1200元的房租,對於已經失業的小項是近一個月的生活費,他意識到要找便宜的地方住了。前天起,小項住進了求職公寓,並交了一周的租金,“我已經陸續遞了幾份簡歷,但都不太合適。找到工作前,最起碼也要在這裡住上一兩個月吧。”

  夢一點點幻滅

  在求職公寓當新“蟻族”的還有許多女生,與男生相比,這麼小的空間和環境對她們而言,更是一種考驗。小王在黑龍江某大學讀了四年的服裝設計專業,來上海前,她認為將來的日子就是做個典型的都市白領,上班、聚會、夜生活,但在四處打聽房子的過程中,小王的夢一點一點幻滅了———“最便宜的也要1000多元,還是幾個人合租。”不得以,小王隻能來到求職公寓,擠進8個人的房間,“一開始不適應,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感覺很壓抑,不過久了也就習慣了。”

  熟悉了蝸居生活的小王穿梭於各家公司的面試。現在的她還是向往做個白領:租個小單間,下班后躺在沙發裡,吹吹空調,看看電視。小王的夢想聽起來很簡單,但現實並不允許她有太多做夢的時間。“如果一兩個月搬不出去,我就打算回去了,待下去也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小王說:“媒體老說大學生收入要求高,可現實是,我們的要求一點也不高。在上海,若月收入3000元,外地人隻能當這樣的新‘蟻族’﹔到了5000元,才有資格搬進群租屋,至於買房,可能是個永遠的夢。”

(來源:新民網)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