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什麼是社區自治的核心?如何讓行政資源更好地服務基層?上海市靜安區通過對居委會“放權”、“增能”、“減負”,賦予居委會自治能量,讓居民共同決定社區事務,重塑基層組織的神經末梢。
近年來,上海各區縣致力社區自治探索,取得了不少進展。去年,靜安區把“自治在社區”納入全區社會管理體系,創新社區自治途徑,並形成了一系列推進社區自治的制度保障。
居民議事會
商議咱家事
“共同決定”是社區自治之本
“今年子台風,阿拉總算是平平安安度過了。”7月24日,台風過后,大暑來臨,上海進入從未有過的高溫天氣。一早,海園居民區75歲的張菊蘭阿姨坐在弄堂口,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談福根聊家常。穿堂風劈開39攝氏度的高溫,給這個市中心的弄堂帶來些許涼意。
去年這個時候,張阿姨可沒這麼悠閑,“啊呀,一直忙著把廚房的水往外舀。”
海園居民區大多是老房子,三層小樓擠擠挨挨住著五六家人,每家居住面積不過三四十平方米。一樓是公用廚房,七八平方米的空間內,轉圈兒排著5個灶台,居中,是各家的碗櫃。去年7月,台風“海葵”來襲,弄堂成了“澤國”,站在一樓廚房,水直漫到小腿肚。
“飯不能燒,冰箱不能用,微波爐不能用,隻有等水慢慢退。”張阿姨說。
“當時,張阿姨一見我就哭了。邊哭邊罵,你們這是什麼干部啊,讓老百姓住這樣的房子。”靜安寺街道辦事處主任彭瓊林說,由於缺資金、缺人力,加之居民意見不統一,弄堂積水問題已拖延十幾年。
這一次,靜安寺街道下決心拿出35萬余元,對這裡積水點進行改造。但是,修誰家房子?公用廚房怎麼修?誰家灶台佔多大位置?街道決定讓居民自己討論決定。
街道這一“放權”,足足讓談福根和他的同事們忙了倆月。
組織小區“議事會”、居民代表大會,確定需要改建的房屋、廚房項目,定下材料標准、整改式樣,進行公示﹔再由居民理事會建議,細化項目標准、時限、責任﹔小區內老黨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等5人組成的監事會監督,負責督辦項目的質量、進度和資金使用情況。
讓居民共同決定社區事務,已成為靜安區各街道落實政府實事項目的主要途徑。“通過居民自主‘議事’、‘管事’、‘監事’,在民主參與中尋找利益‘最大公約數’,居民糾紛和矛盾減少了,政府工作也減輕了。”彭瓊林說。看似政府從“主動服務”退到了“被動服務”,“但是,自治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尊重群眾意見。”
“居委會是居民自治組織,但實際上,過去還要承擔著相當多的政府職能,行政化色彩很濃。”靜安區民政局副局長陶沄說。
從今年起,靜安區要求給居委會“減負”,盡量減少考核、評比。原靜安區區委書記龔德慶說:“政府與居委會沒有上下級的行政隸屬關系,政府部門和街道要充分尊重居委會的法律地位,不能把政府應該去做的事簡單地派到居委會去做。確實需要居委會協助的,也要經過梳理和把握,不能簡單地做‘二傳手’。”
在陶沄看來,居委會既是居民的“頭”,又是政府的“腿”,兩者如何協調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可約區領導
基層聽瑣事
讓行政資源為社區居民服務
7月上旬,華山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王躍娟辦了件“大事”,第一次將區級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約請到小區,聽居民們說說社區裡的瑣事、難題。
區房管局副局長、公安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上頭領導”來了不少,再加上居民代表,居委會辦公室有些坐不下。
以前,問題反映上去,總是要一層層上報,走程序,慢得很,急煞人。這一次,和部門主管領導面對面,居民們話說得直接,“上頭領導”回應也不繞彎子。
“小區車棚裡自行車屢次被盜,能不能重新裝一下攝像頭?”
“雖然現在警力緊張,我們還是會加強夜間巡邏,重新檢查弄堂攝像頭。”
“弄堂裡‘大樹擋光’的問題已經提過多次了,能不能盡早解決?”
“我們會請市容綠化部門的人到現場勘測,拿出兩套方案請居民選擇,再開會、簽字,盡快解決。”
……
一個半小時的“約請”會議沒有片刻“冷場”,王躍娟很滿意。
一周后,王躍娟統計了一下,會上所提的問題基本都有了回應。警方已經來勘測了車棚附近的攝像系統﹔綠化市容部門來了三次,大樹剪枝或移位的方案很快將遞交給居民討論。
“領導干部肯‘下訪’,居民們就不用‘上訪’。”眼下,社區居民們正催促王躍娟籌備新的“約請”會議,申請給老公房安裝電梯。
目前,靜安區共有10個社區試點“約請制”,隻要是居民區自己解決不了、又是關乎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居委會干部都可以依據情況直接“約請”區、街道有關部門負責人。約請會議一季度舉行一次,相關部門必須承諾,一般問題一個月解決,復雜問題兩個月解決。
陶沄說,下一步,“約請制”將納入對區各職能部門日常工作考核。
共建單位成
社區好幫手
社區管理除了放權還要增能
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新成居民區有三幢已超過60年房齡的大樓,由於房屋結構比較陳舊,空調都沒有布設滴水管。一到夏天,因空調滴水而引發的鄰裡糾紛不斷。
天天跑樓道裡協調鄰裡矛盾也不是個長遠辦法,請專業施工隊來重新布局樓房的外設空調架需要大筆資金,怎麼辦?
新成居民區居委會想,上海電視台物業管理公司是新成居民區的共建單位,可不可以請他們幫忙呢?上海電視台物業管理公司了解情況后,立即派專業人員免費為居民解決了這一難題。
上海電視台物業管理公司只是新成居民區13個共建單位之一,區域內的南西派出所、建設銀行南西支行、上海社會體育中心等,都是新成居委會的“好幫手”。
“居委會本身沒有多少資源,要讓居委會強健起來,除了‘放權’,還要‘增能’,居民區內的社會機構組織起來,形成居民區與駐區黨委的良性互動。”陶沄說。
社區力量是靜安“1+1+X”這個社區自治框架中的“X”。第一個“1”是居民區黨組織,第二個“1”是居委會,這個“X”則可以有許多種解答,可以是駐區單位,也可以是業委會,或者是社區內的志願者組織。居委會可以充分調動社會資源,為社區內居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