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兵 59歲,北京博聖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名張鐵夫,1966年自己改名張紅兵。
張紅兵小時候的全家福。右二張紅兵,右三父親張月升,左二母親方忠謀。
張紅兵准備還要申訴。這幾年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希望母親的墓地能被認定為文物。他同時向社會公開了一段“血淋淋”的歷史
1970年,張紅兵的母親在家發表了一番言論,讓“根正苗紅”的張紅兵舉報為“反革命”。兩個月后母親被槍決。
張紅兵說許多年來一直內心痛苦。從2011年9月起他向安徽固鎮縣相關部門申請,希望認定母親的墓地為文物。不過沒成功。他說公開那段經歷,是希望人們討論、批評,也記住那段歷史的殘酷。
8月2日,安徽蚌埠五河縣,59歲的張紅兵談起自己的官司,他說還會在適當的時機申訴。
這名昔日的紅衛兵引起公眾關注,是他打了一系列官司。與此同時,他也向公眾撕開了自己“歷史的傷疤”。
43年前,16歲的張紅兵寫了封檢舉信,與紅衛兵胸章一起,塞進了軍代表的門縫。他檢舉的是自己的母親方忠謀。
根據當年的歷史材料、后來的法院文件以及當地縣志記載,1970年2月,方忠謀在家中發表了支持劉少奇、批評毛澤東的言論,她被自己的丈夫張月升和長子張紅兵舉報。
張紅兵的舅舅,今年66歲的方梅開8月5日回憶,父子倆與自己的姐姐起爭執的那個晚上,他和張紅兵的弟弟也在場。他說當時聽到父子倆要去檢舉,很著急,還曾跑出去找人希望勸說。
方梅開說,以為姐姐也就是判刑“蹲大牢”。但兩個月后,方忠謀被認定為“現行反革命”,並被槍決。
十年后,1980年7月23日,安徽宿縣地區中院作出了再審判決,認定原判決完全錯誤,“實屬冤殺,應予昭雪”。
母親的案子平反了,不過張紅兵“永遠不會饒恕自己”。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贖罪”。
2011年9月,他向安徽固鎮縣有關部門提出,希望將母親方忠謀的墓地(遇難地)認定為文物。未成功。他又將有關部門告上法庭。今年3月底,他迎來二審終審判決,敗訴。
8月5日,安徽固鎮縣文廣局(文物局隸屬該局)說,他們曾書面回復過張紅兵,經過實地調查和研究后認為,方忠謀墓並不符合國家對於文物認定的相關法規要求。
在張紅兵打官司的過程中,去年8月,固鎮縣文廣局曾對方忠謀墓地(遇難地)是否為不可移動文物舉行聽証會。在聽証會上,張紅兵以特殊的方式向母親公開懺悔。
他說自己應該成為反面教材,希望歷史的悲劇不被遺忘。
怕父親包庇,自己去檢舉
新京報:事情過去幾十年后,為什麼會有公開那段經歷的想法?
張紅兵:大約是2009年,我看到網上有人寫鼓吹“文革”的文章。當時意識到,這是歷史潮流的倒退。我個人希望通過我的反思,讓現在的人們了解當時的真實狀況。
新京報:當年你父親和你會一起檢舉你的母親,和家庭環境有關系嗎?
張紅兵:我家其實和萬千的普通家庭一樣,是充滿溫情的。我記得父親挨批斗時(編者注:其父張月升曾在固鎮縣任衛生科科長,“文革”之初便被“打倒”),母親站到父親身邊,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替父親遮擋拳頭,保護父親。批斗會結束后,母親手挽著父親走在公共場合。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那麼親密。
新京報:但后來因為她說的話,你父親和你就去舉報?
張紅兵:放在現在看,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那是個不一樣的年代。我的父親被劃為“革命造反派”后,挨批斗,有人對他拳打腳踢。而我,為了表示自己與走資派父親劃清界限,貼了批斗他的大字報。
當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責怪我。貼大字報后,父親反而把我當作大人來看待了。當時的輿論導向和社會思潮就是那樣的。
新京報:對於母親的事,你一直說自己犯下“弒母”大罪。
張紅兵:事情發生在1970年2月13日,我們家人在一起辯論文化大革命的事情。母親說,領導人不該搞個人崇拜,“我就是要為劉少奇翻案”。
我當時非常震驚,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變了,不是一個母親了,而是階級敵人。我立即投入對母親的批判斗爭。
這時候父親就表態說,從現在起我們堅決和你劃清界限,你把你剛才放的毒全部都給我寫出來。母親寫完一張紙,我父親就拿著出了家門,說要去檢舉。
新京報:父親已經去了,為什麼你又去?
張紅兵:我擔心父親可能考慮其他因素,比如和母親的感情,比如整個家庭要照顧。為表現自己的革命立場,我寫了封檢舉信,和我的紅衛兵胸章一起,塞進軍代表宿舍的門縫。
新京報:后來發生了什麼?
張紅兵:后來我回家,看見軍代表和排長進來,對著我母親就踹了一腳,她一下跪地上。然后大家像捆粽子一樣,把她捆了起來。我現在都記得,母親被捆時,肩關節發出喀喀作響的聲音。
“無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新京報:舉報母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后果?
張紅兵:想到了。父親舉報回來后,就問母親:槍斃你不虧吧?你就要埋葬在固鎮了。在我親筆寫的檢舉揭發材料的最后,我寫著:打倒現行反革命分子方忠謀!槍斃方忠謀!
我知道我和父親這麼做,意味著母親會死亡。
新京報:目睹母親被抓走,有沒有過后悔?
張紅兵:當時心裡很亂。不過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覺得家裡出現了一場階級斗爭,我和父親站穩了立場,我們的政治表現經得起考驗。
那時候大家都被裹挾在一種氛圍裡,想跑也跑不了。我人性中的善良、美好被徹底地、無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新京報:你檢舉了自己的母親,當時周圍人怎麼看?
張紅兵:當時,在與父母關系較好的同事中,有個別叔叔曾私下裡說過我:“你母親在家裡說的話,又沒有在外面說,你和你父親不應該這麼做”。周圍人異樣的眼光是免不了的。但大家都不對這件事公開發表看法。
后來,固鎮縣教育革命展覽中,還有一塊展板是《大義滅親的中學生張紅兵和反革命母親堅決斗爭的英勇事跡》。
新京報:急於和母親劃清界限,會有自保的原因嗎?
張紅兵:從表面上看,我所追求的並非私利,志向純粹高遠,而實質上自保的成分佔了非常重的比重。甚至我也把它算作自己的一種政治表現。政治表現可能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境遇。
不過后來我和弟弟依然沒有升高中的機會,不能當兵,不能進工廠,都下放到了農村。
“夢裡母親從不和我說話”
新京報:母親這件事情,你覺得對你后來的生活有怎麼樣的影響?
張紅兵:有些影響最初就發生了,可我並沒意識到是這件事情的緣故。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我曾陷入極度的恐懼和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之中。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越來越表現出嚴重的抑郁症狀。比如我與父親、弟弟通過語言交流思想已經困難。我在心裡揣摩著要說的每句話,考慮說出來是否正確。我想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不與他人接觸,避免可能發生的恐懼。
新京報:什麼樣的恐懼?
張紅兵:我聯想到在土改、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槍決的外祖父,聯想到母親受其父案件影響。我害怕自己在與人交往時,也會像母親那樣控制不住說出自己的政治觀點……而我何嘗不也是因母親的遭遇受到影響。更可怕的是,這種傷痛還可能因為我,傳遞到女兒甚至孫輩。
新京報:會夢到你母親嗎?
張紅兵:有很多次,在夢裡我見過她,還像臨刑前那樣年輕。我跪在地上,緊緊拉著她的手,但又害怕她突然消失。我說:媽媽,不孝兒我給您下跪道歉了!但是她不回答我。在許多夢境裡,她從來不和我說話,我相信,這是她對我的一種懲罰。
新京報:流過眼淚?
張紅兵:許多年來,都有情不自禁流淚哽咽、失聲痛哭甚至號啕大哭。我已記不清有多少回了。有時是在白天,有時是在夜晚。
更多的是我在小姨母、舅父的推動下,懷著沉重的負罪感,為母親寫平反的申訴材料而一人獨處的時候。
“我應該成為反面教材”
新京報:別人談到那段歷史,你會不會敏感?
張紅兵:2001年,我曾經的一位同事,也是律師,在法庭上,我們代理雙方,激烈辯論。休庭后,他在樓梯口攔住我,高聲跟人說我檢舉母親的事情,說固鎮縣志裡都提了,大家都去看。
我非常憤怒。和他吵了起來,問他為什麼揭發我的隱私。
新京報:也就是,你以前並不願別人知道?
張紅兵:從自我保護的角度,我是不願意的。背后指指戳戳的人太多了,不過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新京報:你反思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張紅兵:其實母親去世后,我就陷入痛苦。這幾十年我從來沒停止過反思。不過第一次形式上的反思應該是1979年。我看到官媒上公開報道張志新的事情。當時我和父親就意識到,我們做錯了。
經過這幾十年的社會底層生活,我也經歷了磨難。整理家庭的各種遺物、檔案,寫材料。我在心裡罵:張紅兵啊張紅兵,連畜生都不如。
我想逃,卻無處可逃。
新京報:后來你和父親會談論母親的事情嗎?
張紅兵:我們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提起。在母親去世后的很多年裡,父親表面很平靜。直到他離休后,有一次我們回老家,他和我第一次談起這件事。他說當時我們家出了這個事,他應該負主要責任,因為他是成年人。
新京報:你公開這段經歷后,周圍人什麼反應?
張紅兵:我的家人和親戚朋友都不理解,問我你這樣做有什麼用呢。也有人給我發郵件,說我該死了。好多網友罵我,說你還有臉活到現在,還不到母親墓前尋死。
新京報:你為了讓母親的墓地(遇難地)被認定為文物,打了幾年的官司,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拒絕遺忘?
張紅兵:巴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曾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館的設想。他說,不讓歷史重演,不應當只是一句空話。他說最好建立一座博物館,用具體的、實在的東西,用驚心動魄的真實情景,來說明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希望為將來必定要建立的“文革”博物館,提供一份資料。
家母方忠謀冤案的歷史資料,符合巴老所說條件。也應該把我對母親的行為,作為展覽內容之一。我是凶手之一,讓人們看不起我、痛罵我吧。每個人都應該看到它。我應該成為他們的一個反面教材。
□新京報記者 朱柳笛 安徽蚌埠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