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賈科
人民網福州8月4日電 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研究決定,將《擺脫貧困》作為全省系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讀書目。《擺脫貧困》是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指導,是實踐中走出來的群眾路線,是我們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精神食糧和理論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於21年前發表的《擺脫貧困》一書,文字不多,冊子僅11萬字,收錄了他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內涵卻很豐富,全文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脫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正如已故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為此書所作序言說的那樣,“雖然近平同志已調離寧德,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后的作用”。這份“精神財富”,經過20多年的實踐檢驗,歷久彌新,更顯珍貴。在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開展的背景下,認真汲取、全面開發、充分利用好這份“精神財富”,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
發源於寧德的扶貧開發攻堅戰,始於上世紀80年代。在這場擺脫貧困的歷史征程中,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
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干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如他所言,擺脫貧困,“其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說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隻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這段話,對正在整合完善中的食品藥品監管系統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前瞻性。要擺脫“頭腦中的貧困”,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意識的禁錮,打開思想的開關,跳出“三品一械”監管的傳統思維定式,破除機關管理中存在的陳規陋習。要以“弱鳥先飛、勇為人先”的創業精神,“不恥落后、人一我十”的進取品格,“意氣風發、放膽開拓”的堅強勇氣,不斷健全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新機制新制度,不斷探索食品藥品監管的新方法新方式,不斷尋求提升食品藥品監管隊伍能力的新路徑新途徑。
實現脫貧,不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對路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
針對寧德實際,他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主張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使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起來。
實踐証明,這些發展思路完全符合實際。對於食品藥品監管系統來說,我們要找准的路子,就是堅持加強理念科學化、手段現代化、方式合成化、機制效能化、管理精細化(即“五化”)建設。要用理念引導行為,把理念變成制度,使制度體現規范,讓規范成為強化監管的行為和成果。以深入推進“五化”建設,引領全省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走出一條適合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發展的路子,打造全新的食品藥品監管隊伍,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創食品藥品監管事業新局面。
“干部要苦練密切聯系群眾這個基本功”
貫穿《擺脫貧困》始終的一個鮮明觀點,就是群眾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隻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群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說,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干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系。這是干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領導要有水平,水平從哪裡來?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而規律性的東西,正是蘊藏在廣大群眾的實踐中。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在今天更具現實意義。現階段,既是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發展的機遇期,更是改革完善、攻堅克難的挑戰期。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和問題,究竟從何入手解決,依靠什麼解決?根本隻有一條,就是要深入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堅決摒棄脫離群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走近群眾、服務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發動群眾。“四風”越遠,群眾越近﹔群眾越近,辦法越多。
密切聯系群眾,要切實用好“四下基層轉作風,強化監管迎改革”主題實踐活動和“五化”調研活動這兩個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是最實在的,他們不但要聽你說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聽‘唱功’,而且要看‘做功’。”正是源於這樣一種清醒認識和深刻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親自倡導、積極推動了“四下基層”的工作機制。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我們要一以貫之,深入推進以服務人民、改進作風為主旨的“四下基層轉作風,強化監管迎改革”主題實踐活動和“五化”調研活動,使干部在群眾工作中接地氣,思想在深入群眾中受觸動,作風在發動群眾中有轉變,工作在依靠群眾中上水平。
密切聯系群眾,要堅持群眾廣泛參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領導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於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真知。”要堅持“開門”搞活動,把群眾參與貫穿到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確定活動目標、制定活動方案要向群眾問計﹔查找突出問題要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要請群眾評議﹔整改落實方案要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在整改落實中,要下功夫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落實監管的目標任務,要團結帶領群眾一道努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進行群眾滿意度測評。集中群眾智慧,團結群眾奮斗,最終實現綜合治理、社會共治的大格局。
密切聯系群眾,要與時俱進地加強學習,改進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沒有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沒有變。但我們的工作方法應當有所改變。”他強調指出,“我們不能還是習慣於過去‘台上講,台下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應當是深入家家戶戶,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個農民的心坎上﹔我們不能還是等著匯報工作,發出指示,而應當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幫助農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我們不能還是想依靠什麼行政力量來管住農民,而是應當通過為農民辦實事,密切黨群關系來使廣大農民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這“三個不能、三個應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打造學習型部門,把學習當做重大的戰略任務來抓,把學習作為履行職責的第一能力來鍛造,建立促進學習、考核學習、鼓勵學習的機制,使崇尚學習成為濃厚的風氣。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真正成為監管為民、監管便民、監管利民的堅強衛士。
“事業的成功需要滴水穿石的韌勁”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鍥而不舍的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后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他更強調,“不能隻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
書中反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在任何階段、任何工作都不可急功近利,要更加重視打牢基礎,艱苦奮斗。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組建十多年,肩負著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崇高使命,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但我們的監管基礎還較薄弱、監管水平有待提高、隊伍建設還有短板。這就要求我們在當前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大力倡導艱苦奮斗的傳統,大興艱苦奮斗之風。
這就要求我們,思想上要艱苦奮斗,在頭腦中牢記艱苦奮斗的基本要求,保持思想上的純淨、純潔、先進和積極進取的狀態,對各種形式、各種面目出現的“四風”保持足夠的免疫力,努力做到“燈紅酒綠不瞇眼,奢靡享樂不動心”。工作上要艱苦奮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實現遠大理想與做好當前監管工作統一起來,把革命精神和科學監管統一起來,聚精會神抓監管,一心一意謀發展,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做到“監管有新思路,機制有新突破,發展有新局面,工作有新舉措。”作風上要艱苦奮斗。牢記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宗旨,從思想上警醒起來,行動上自覺起來,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點要害,認認真真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對自己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有效的大檢查、大掃除,真正做到扶正祛邪,取信於民,凝聚共識,煥發出推動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發展的正能量。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擺脫貧困》,不僅是一次思想的升華,更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靈魂的共鳴。《擺脫貧困》中的重要思想和精辟論述,是總書記洞察歷史、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深邃見解﹔是總書記憂國憂民、實干興邦、振興中華的真實寫照﹔是基層干部與群眾艱苦奮斗、激情創業、魚水情深的生動展示。“擺脫貧困”遠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物質脫貧,更是一項富含深意、富有遠見、富於理想的偉大事業。正如書末所言,“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以中國的繁榮昌盛為己任,盡短時間使整個國家‘脫貧’,盡短時間使中國立於發達國家之林,才是更為緊迫、更為切實的思想和行動。”我們堅信,全省藥監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定能從《擺脫貧困》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和寶貴的經驗,為科學監管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為攻堅克難厘清思路,為實現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凝聚磅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