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人“觸網”就業--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人社部首次發布網絡創業促進就業研究報告

千萬人“觸網”就業

本報記者 白天亮

2013年02月05日05: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制圖:張芳曼

  2月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首次向社會發布了“網絡創業促進就業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我國網絡創業就業已累計制造崗位超過1000萬個,有力緩解了近幾年的就業壓力,並日益成為創業就業新的增長點。

  年輕人是網絡創業就業主力軍

  人社部此次調查研究的網絡創業就業,具體來講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創業者,即開辦網店的業主(含合伙經營者)﹔二是直接從業者,即創業者本人及其雇佣的從業人員﹔三是間接就業者,即與網商有緊密聯系並由其經營鏈條直接帶動的其他行業新增的從業人員。

  人社部有關司局和中國就業促進會歷經8個多月調研結果顯示,從地區分布上看,目前我國網絡就業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和地級以上城市,分別佔抽樣總數的57.4%和85%。行業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職業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智力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

  網絡創業就業運營狀況方面,“創新”特質明顯。生產經營鏈條上,已形成了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態的“信用、支付、物流”電子商務生產經營鏈條。

  哪些人是網絡創業就業的主體?研究報道顯示,年輕人是絕對的主力軍,以男性居多,佔76.6%。教育背景方面,高中/技校/中專佔33.4%、大專佔29.2%、大學本科佔19.7%。人才需求方面,目前網店對電子商務營銷、管理、技術和法律人才的需求迫切,分別佔81%、34%、34%和20%。受訪的網絡創業者普遍認為,網絡創業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利潤,又結交了朋友,找到了樂趣。

  網絡創業將工作家庭化變為現實

  網絡創業就業有四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是具有靈活性:即就業方式靈活,就業彈性大、門檻低,創業成本小、范圍廣、不受城鄉地域限制。二是公平性:青年、婦女、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皆可創業就業。三是衍生性:帶動了網銷、客服、美工等職業,新創了軟件、物流、支付等網商服務業崗位,帶動了其他生產、加工、包裝等行業快速發展。四是自治性:即網商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各類商盟自定網規和網民參與評價相結合的機制已開始確立。研究報告特別提出,在目前中國社會出現較嚴重的商業信任危機的情況下,網絡經濟在發展中創造了一個新的社會公信平台。僅在淘寶網每天就有1800萬筆交易實現,也就是說,至少有3600萬互不相識、從未謀面的人,達成了相互高度信任且有合同保証的交易。

  人社部的研究認為,網絡創業增加了就業市場選擇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個性化,將工作家庭化變為現實,使人們紛紛從工廠和辦公室走出來,帶來了就業方式的革命。

  人社部有關負責同志認為,今后對網絡創業就業,應“高看一眼”,大力鼓勵支持,同時要“放水養魚”,堅持放開搞活的主線。

  研究報告提出了推動網絡創業就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將現行的積極就業政策和對實體經濟的創業扶持政策向網絡創業就業延伸。包括放寬經營范圍,解決好經營場所問題,允許在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場所進行網上創業﹔提供資金、信貸支持政策和稅費減免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對具有成長潛力的網絡創業進行投資,對符合條件的網絡創業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給予稅收優惠和社會保險費補貼。

分享到:
(責任編輯:蘇楠)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