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一響,PM2.5瞬間升高66倍
沈陽晚報倡議:放鞭要節制 吸煙要控制
2月3日,沈陽市健康教育中心進行了燃放煙花爆竹與煙草煙霧對PM2.5影響的實驗。實驗得出,燃放鞭炮產生的PM2.5平均濃度是正常空氣濃度的5.4倍,最高時達到66倍。
大地紅齊鳴 PM2.5飆升
當日上午11時左右,記者與市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皇姑區碧塘公園。當日,室外空氣PM2.5基線濃度為14.33微克/立方米。
工作人員將事先准備好的四挂千響大地紅同時燃放,PM2.5測量儀數值不斷飆升。記者掐看秒表,燃放約1分鐘時,PM2.5濃度達到240微克/立方米。最高時,瞬間峰值達到947微克/立方米,是空氣本底濃度的66倍多。大概2分鐘左右,四挂鞭結束,工作人員監測結果是PM2.5濃度穩定在12微克/立方米。燃放大地紅時PM2.5的平均濃度達到78.61微克/立方米,是空氣本底濃度的5.4倍。
小煙花點燃 影響也不小
工作人員隨后拿來了兩個常見的落地小煙花,點燃后,小煙花隨之冒出白色煙霧,似乎沒有四挂大地紅的威力那麼大,不過經過工作人員的監測,最高時,瞬間峰值已達到640微克/立方米,這一數值是空氣本底的44倍,威力也不能小覷。工作人員解釋,不排除四挂大地紅已對空氣本底有一定影響。
香煙點一根 污染也很大
每年的除夕夜,大家都會關注空氣中的煙霧,而忽視身邊每天都可能有的“煙霧繚繞”,這就是香煙。
當日,市健康教育中心特意在1間2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中,進行PM2.5的監測。在沒有人吸煙的情況下,測得的室內空氣PM2.5基線濃度為16.94微克/立方米。點燃一支香煙,在其燃燒的6分鐘中,其平均濃度達到333.52微克/立方米,是未吸煙時濃度的近20倍,是鞭炮燃放平均濃度的4倍多。
對吸煙后室內PM2.5濃度進行監測表明,吸煙后10分鐘,PM2.5濃度為248.44微克/立方米,吸煙后20分鐘PM2.5濃度為217.52微克/立方米,吸煙后30分鐘PM2.5濃度為199.18微克/立方米,吸煙后40分鐘PM2.5濃度仍達到184.48微克/立方米,是煙花燃放時的平均濃度的2倍多。
專家:“毒煙”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市健康教育中心控煙辦主任張淼介紹,鞭炮和煙花燃放時會釋放出二氧化硫等有害或有毒氣體,並產生顆粒煙塵,不但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還可攜帶金屬顆粒物沉積在肺泡上,誘發嚴重呼吸道疾病。國家規定的二級標准上限是75微克/立方米,當日實驗峰值已超過國家此標准的12倍。另外,實驗當日,室外燃放煙花爆竹與室內吸一支煙所產生的PM2.5濃度相比,集中燃放煙花爆竹的PM2.5濃度是在室內吸一支煙濃度的約1.5倍。
建議:放鞭要節制控煙很重要
在沈城“鞭炮齊鳴”的日子,環保人士提倡有節制地放鞭。張淼主任也提出,煙草煙霧消散速度慢,而且會“停留”在牆壁、沙發靠墊、人的衣服及毛發等附屬物上(即所謂的三手煙)。隻要我們每個人不在室內吸煙,就可以大大降低室內的PM2.5的濃度,保護自己健康。 (記者 丁寧)
(來源:沈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