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趙春青
1月8日, “路遙文學獎”在京宣布啟動。而近日有媒體報道,路遙的女兒路茗茗覺得目前條件還不成熟,不同意設立“路遙文學獎”。與此同時,該獎項的發起人高玉濤則認為,這是社會公益文化活動,沒有商業目的,並稱他們弘揚的是“路遙文學精神”。
在浮躁的時代背景下,路遙的女兒能如此冷靜面對“路遙文學獎”的誘惑,可謂難得。能有一個用父親路遙的名字冠名的文學獎,這既是很體面的一件事兒,同時也是對路遙及其作品的最好紀念。面對這樣的好事兒,路茗茗的拒絕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在喧囂浮躁的今天,我們恰恰需要這樣的冷靜。
路遙的家人之所以拒絕“路遙文學獎”,一是擔心“路遙文學獎”不嚴肅、不嚴謹﹔二是擔心“路遙文學獎”出現意外狀況影響路遙的聲譽。這樣的擔心是有道理的。設立“路遙文學獎”當然是好事,啟動儀式也很好搞,可作為新設立的一個文學獎項,“路遙文學獎”如何運作,如何發展,這些問題的確需要三思而后行。在獎金尚沒有著落的之時,“路遙文學獎”的評委會方面就大膽宣布首屆獎金100萬元,如此情形,不要說路遙的家人擔心,就是我們這些局外人都不免要擔心。
其實向文學獎說不的並非隻有路遙的家人,同樣冷靜的還有巴金的家人。巴金老先生去世后,上海市作協也曾表示要設立“巴金文學獎”,但是巴金的女兒李小林明確表示拒絕。記得當時李小林的理由是,一方面巴老生前為人非常低調,不喜歡如此張揚﹔另一方面巴金清醒前就表達過,認為國內文學獎項已經太多了。
我覺得“國內文學獎項已經太多了”這條理由很有說服力。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馮牧文學獎、冰心文學獎、郭沫若文學獎、老舍文學獎、沈從文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艾青詩歌獎……數數我們國內大大小小以作家名字命名的各類文學獎,著實已經不少了。盡管獎金數額大小不等,但獎項設置、評委專家、評選程序大同小異。即使像茅盾文學獎這樣比較權威的獎項評選,也曾鬧出過抄襲的丑聞。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設立路遙文學獎,如果不能做到足夠的含金量,實在意義不大。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路遙和路遙的文學作品是值得紀念的,但我們弘揚路遙文學精神,並不一定非要設立什麼“路遙文學獎”。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后記裡 “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我們紀念路遙,最好的方式是走進路遙的作品,走進路遙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走進“路遙文學獎”。(關東客)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