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深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喂雞。
3000隻紅冠白羽的蛋雞,“霸佔”著袁家三分之二的“房產”。僅剩一間小房,住著祖孫三代5口人。正是這些雞和蛋,在過去的一年裡為他家帶來了近5萬元的純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木匠出身的他,由此成為遠近聞名的“雞司令”。
可大伙兒卻習慣叫他“袁委員”,因為他真的是委員——山東省商河縣玉皇廟鎮西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
1月28日,記者一行在西甄村村委會遇見了“袁委員”,跟隨他來到“雞犬相聞”的袁家老宅。
院子不大,甚至頗為簡陋。黃泥粘腳,雪水澆頭,唯一算得上“氣派”的便是門口2米多高的飼料攪拌機。
“袁委員”開動機器,演示了一遍飼料加工過程。據他介紹,喂雞的所有飼料都是他用玉米等原料調制的,從來不用激素,也不買現成的。
“電視裡曝光的‘速生雞’,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確實影響了養雞戶的形象和信譽。我可以保証,我賣的蛋和雞絕對不含激素,絕對是‘綠色’的,絕對不坑人。”“袁委員”信誓旦旦地說。
“這話我信!”村黨支部書記袁本業站出來証明,“大伙兒都很信任他,要不怎麼選他當村監會委員呢?”
記者了解到,“袁委員”在西甄村群眾基礎一向不錯,享有較高威望,商河縣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后,他高票當選該村村監會委員。“袁委員”的大名由此叫開。
“咱雖然還不是黨員,但多少也是大伙兒選出來的‘委員’,責任還是挺重的,決不能做昧良心的事。”“袁委員”說,除了養雞,他還定期參加村監會的活動,積極履職。例如,每個月都要審議村裡上個月的財務收支情況,他們不蓋章,單子便報不了。前不久,他們還對村裡慰問貧困戶的資金安排計劃進行了審議。
商河縣紀委一位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商河縣是濟南市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業大縣,全縣62萬人口中,50多萬是農民。近年來,村務監督委員會在推動該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一個關鍵,就是選對了人,選出了群眾信得過、作風過得硬的人。
這時,“袁委員”從他自制的恆溫雞舍裡掏出一個新鮮雞蛋,用手掌托到記者面前,高興地說:“現在一天能出200多斤蛋,每斤能賣四塊五呢。今年,我還要擴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