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男子通過網絡購買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出售被抓(圖)]
搜查 取証 訊問 張錚攝
根據公安部提供的線索,湖北武漢警方調查發現,武漢金星輝私家偵探社負責人徐某,通過互聯網購買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后,出售、販賣給武漢9家調查公司。1月14日上午,警方對徐某進行抓捕,《法制日報》記者隨警作戰。
1月14日9時30分,徐某仍在出租房裡睡覺。出租房外,兩名偵查員緊貼著門一側的牆壁,靜靜守候。距離他們四五米外,還有七八位警察和5名記者。沒有人說話。
武漢警方有關負責人先前接受採訪時介紹說,將在徐某出門時進行抓捕。由於徐某辦公和居住的出租房有防盜門,如果敲門可能引起他的警覺,進而銷毀電腦裡的証據。
10時15分左右,靠近防盜門的民警聽到屋內徐某打電話准備出門,舉手示意其他民警做好准備。兩分鐘后,防盜門剛打開一個縫隙,趁其不備,民警迅速拉開門沖進去。待記者跑到門口時,徐某已被制服,嘴裡還大喊著:“你們干什麼?”民警回應道:“公安執法。”
徐某,1979年出生。皮膚較黑,長相老成,中等個頭,平頭短發。聽到“公安執法”后,他低下頭,再未主動說過一句話。
記者在現場看到,徐某租的房屋為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兩居室。客廳被改造成辦公場所,一側牆上14個黑色大字格外顯眼保守您的秘密是我們事業的生命。屋內有兩張辦公桌,桌上各有一台電腦,放著名片、記事本等各類物品。
對於這14個黑色大字,后來匆匆趕來的房東告訴記者,他曾經問過徐某“這些字是什麼意思”?但徐某一笑了之,沒有正面答復。房東說,徐某去年2月以每月1400元承租了這處房屋開公司,自稱開科技型公司,“具體干什麼不清楚,但沒想過他在從事違法的事”。
客廳的一個書架上,放著幾十本書籍,沒有特定的類別,其中一本書名為《中央情報局的秘密活動》。書架上還放著一個金黃色的牌子,上書:中國民間調查行業聯盟常務理事,落款日期是2004年12月18日。
徐某在訊問室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說起這塊牌子時,自己不禁笑了起來:“牌子是我花幾十塊錢找人做的,根本沒有這麼個聯盟,就是想增加公司的信譽度。而且2004年我的公司還沒有注冊成立呢。”
尤為搞笑的是,出租房裡3間房間挂著門牌,分別是放映室、設備室、資料室。記者打開放映室看到是一間廚房﹔設備室裡放著一套沙發和一個茶幾﹔資料室則是臥室。
在出示搜查証后,幾路民警分頭取証。一路民警對徐某搜身,現場清點財物。搜出一個錢包和兩部手機等物品,隨身攜帶現金8000余元。民警查看徐某的手機短信時看到發件箱裡有這樣的內容:“看你能跑出武漢?終有一天抓住你。”
民警將徐某帶到“設備室”進行現場盤問,對於民警的問題,徐某常以“忘記了”回答,或者干脆低頭不語。
一路民警在客廳搜出了金星輝私家偵探社的營業執照、賬本、企業推廣網站記錄等涉案物品。金星輝私家偵探社注冊名稱是“武漢金星輝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商務信息咨詢、工商事務咨詢等,並不包含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偵探業務。賬本則記得較為凌亂,有一個月出入數十萬元的,也有200多元的。
一路民警對兩台電腦進行封存,並提取了電子証物。一路民警搜查臥室時發現一套“偵探設備”,有偷拍包、攝像機、遠距離聲音接收器等。
偵辦此案的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局六大隊三中隊中隊長吳璟介紹說,徐某通過在網上發布信息,聯系個人信息賣家和買家。有買賣打包信息,也接受下家調查公司特定信息的訂單,然后找上家購買,從中賺取差價。徐某買賣的個人信息主要包括身份信息、家庭信息、通訊信息、交通信息等。
“徐某曾於去年4月因涉嫌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被公安機關打擊過,后取保候審。他對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為是有認識的,從目前獲得的証據看,他隨時准備銷毀電腦裡的聊天記錄等証據。”吳璟說。
徐某落網后,現場民警第一時間向武漢市公安局匯報,隨后武漢各區統一行動,搗毀窩點15個,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4名。(記者周斌)
(來源: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