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兩會”出現“三多”代表委員--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事前調查研究多 關注基層問題多 聚焦民生領域多

廣西“兩會”出現“三多”代表委員

2013年01月21日18:39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本報南寧1月21日電(記者龐革平 謝建偉)1月21日上午,政協第十一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廣西人民會堂開幕。記者發現,在今年的廣西“兩會”上,代表委員有“三多”:事前調查研究多,關注基層問題多,聚焦民生領域多。

“我花了半年多時間進行調研,可以說碩果累累。今天帶來了7個方面的建議。”來自貴港市代表團的黃定壽代表自豪地說。像黃定壽代表一樣,為了向“兩會”提交高質量的議案和提案,代表委員們事前大多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為了摸清廣西青少年社會教育現狀,2012年9月至11月,共青團廣西區委組織代表委員先后來到南寧、柳州、桂林河池等地就中小學和青少年活動場所問題開展專題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各類公共場館、青少年宮和校外培訓班等是青少年社會教育的主要平台,但廣西總體上存在資源不足、經費缺乏、設備老化、師資短缺、活動內容形式單一乏味、缺乏創新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與調研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為,通過調研,他們與青少年零距離接觸,聽到了最真實的呼聲。據廣西人大代表、共青團廣西區委書記白鬆濤介紹,他們要在今年兩會期間向政府提出關於加強廣西社會教育基礎工作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的建議。建議的具體內容將包括在有條件的各個社區、鄉村建立起青少年活動場所﹔平衡城鄉資源,更多關注留守、流動青少年﹔讓更多專業老師服務於青少年的社會教育等方面。

今年,代表委員們關注基層問題的特別多。他們把基層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履職的重點,就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強農村危房改造、紅水河水資源保護等重要問題,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

分別當過鄉鎮、縣、市人大代表的王德林可謂“經驗豐富”。今年他首次擔任自治區人大代表。他說:“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所以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去走訪、調研。希望真正能把基層的聲音帶到大會上來,把老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反映上去。”

貴港市代表黃定壽說,今年,他帶來了7個建議,三個關於養殖方面,兩個關於教育方面,還有一個是關於城鎮建設方面的。“這些建議都是老百姓的心聲,我希望通過‘兩會’讓大家聽聽這些聲音。”

得益於政協委員提出的提案和建議,廣西加大了農村危房改造、加快國有工礦和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力度,32萬戶家庭用公積金貸款圓了住房夢﹔政府去年在產業扶貧方面共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2億多元,建成產業化扶貧種養示范工程25個,惠及4萬余貧困農戶……

在今年的廣西“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還將更多的目光聚焦於民生領域,一份份議案和提案都彰顯出代表委員們的滿腔熱血和拳拳愛心。從今天開始,廣西“兩會”現場還開通熱線電話,認真傾聽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據廣西政協副主席黃格勝介紹,5年來,自治區政協共征集社情民意信息3268條,督辦失地農民安置等50多件重點提案,被採納的免費婚檢提案使全區婚檢率由2009年的14.34%提高到目前的96.99%……廣西政協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共籌集捐款1億多元,向230所學校捐贈價值1600多萬元的書籍,資助、獎勵學生5600多人次,改善了56所學校辦學條件。

黃格勝說,自治區政協還就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問題開展調研向中央提出意見建議,使廣西片區由最初的29個縣調整為35個縣。5年間,自治區政協積極組織無黨派人士界委員考察中越邊境居民生產生活情況。目前中央給廣西下撥的17.8億元扶貧專項款已全部到位,直接惠及邊境8個市縣320萬群眾。(完)

分享到:
(責任編輯:耿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