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魏聖曜)廣東揭陽市榕城區因福利院“空殼”17年、向寺院“借孤兒”應付檢查公開道歉,兩名主要責任人分別受到免職、停職處理。事件看似就要這樣落下帷幕,但人們的追問遠未停止。
無論是用作辦公用房還是職工宿舍,這座早在1995年就建成的福利院一直被挪作他用。與此同時,當地115名孤兒卻散落在寺院和“愛心家庭”,其中101名因至今未能落戶而得不到政府部門應有的救濟。
先有蘭考兒童福利院空白,后有揭陽挪作他用,一北一南兩起涉及孤兒救助事件,地方有關部門最初給出的解釋中有一個共同原因格外醒目:“缺錢”。然而,蘭考縣為建設財政局服務大廳投入了大筆資金,揭陽市榕城區2012年一般財政預算支出達8.74億元。
退一步說,就算真的缺錢,那麼為何長期以來沒有積極主動申請資金?日常工作不力、事后反思不足,這些總結中常見的原因背后,缺少責任心、愛心才是根本。對職責沒有起碼的擔當,才造就了“空殼福利院”。
“借孤兒”事件被曝光后,揭陽市榕城區承諾今年上半年設立福利院兒童部,做好孤兒入戶手續。人們願意看到有關部門“亡羊補牢”,但不希望相關部門就此以為一了百了。不徹底清查問題、提高認識,人們的期待便可能大打折扣。
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2011年我國共有兒童福利機構397個,但全國現有61萬余名孤兒,政府福利院收養的孤兒不足20%。本就稀缺的兒童福利機構,實在承受不起被挪用之痛。
人們不禁要問,若不是蘭考的一場大火奪走了7名孤兒的生命,各地開始大力排查福利院建設和孤兒收養情況,揭陽的這座福利院還會“空轉”多久?還有多少檢查流於形式,多少個“揭陽”沒被“揭開”?真心期待,各地能借此機會查明並補齊歷史欠賬。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