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分管安全生產副省長:每天都像坐在火藥桶上--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貴州分管安全生產副省長:每天都像坐在火藥桶上

2013年01月10日07: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貴州省2012年煤炭產量突破1.8億噸,全年全省發生煤礦事故58起,死亡117人。這是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日前舉行的貴州省2012年煤礦安全生產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得到的一組數字。

  發布會上,面對這組數字,貴州省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省長孫國強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均同比下降60%左右,雖然是在進步,但絕對數字依然讓人揪心。

  孫國強的揪心不無道理。

  從各省間的橫向對比來看,2000年到2011年,貴州省已經連續12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全國排名第一,2012年貴州省的這一排名降到了第三位,但排名前5位的四川省、湖南省、貴州省、雲南省和重慶市全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都超過了100人。

  從貴州省自身的縱向對比看,過去10年裡,每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都以100人以上的速度減少,煤炭百萬噸死亡率降為0.63,提前3年完成了煤炭百萬噸死亡率降到1以下的目標,但發生的絕大多數煤礦安全事故屬於責任事故。

  “責任事故就意味著本不該發生!”孫國強眉頭緊鎖,嚴肅地說,“有的國有大型煤企把自己當成了四處收礦的融資公司,忘了安全生產當頭。”

  事實上,直到2012年11月24日,貴州省安監局都對全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不超過100人充滿信心。

  為了盡可能減少事故,他們用10年時間把全省的1萬處煤礦減少到1700處,年產9萬噸以下的礦井全部淘汰,僅2012全年就組織了6173個檢查組、10萬余人次的檢查隊伍下礦檢查。

  用貴州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尚寬的話說,這些高壓強硬的手段就像“擰螺絲帽”一樣,把安全生產“一圈一圈地擰緊”。

  但當重大安全事故在2012年11月24日來臨時,孫國強趕到現場才發現,出事的煤礦由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出資組成,作為貴州省屬國有大型企業,盤江集團竟然沒有一支合格有力的安全生產監管隊伍,而該集團旗下還有眾多已經投產或正在收購的煤礦。

  事故的調查結果不出所料,出事的年產100萬噸礦井沒有按設計要求採取安全保護措施,瓦斯傳感器到達檢測峰值時,調度員和通風管理人員沒有在第一時間採取停電、撤人措施,貽誤了寶貴救援時機,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機制不健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這就是一個人為的責任事故,本不該發生,23個人用生命的代價換來今天礦主有力的安全生產監管,代價太大。”孫國強說。

  他回憶,自己在礦難處理現場嚴厲斥責盤江集團負責人:“大型煤企別把自己當成四處收煤礦的融資公司,你們是安全生產當頭的國有企業!”而在幾個月前省政府的一次專門會議中,曾經提出重視盤江集團擴張的風險問題,這項風險警示還被要求寫入會議紀要。

  他同時表示,要改變對礦難救援結果的思考方式。

  2012年7月29日,貴州省普安縣安利來煤礦因煤礦冒頂事故被困的58名人員全部獲救,有人建議可以利用礦難救援的圓滿結果“好好說一下”,但孫國強提醒,這同樣是國內的大型企業經營的煤礦,首先要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企業把事故瞞報了1天半,為什麼企業自行組織不專業的隊伍救援,是哪些環節的問題讓事故發生,“其他沒什麼可吹的。”

  發布會透露,2013年,貴州省將力爭全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降至三位數以下,煤炭百萬噸死亡率降到0.3。對於貴州煤層賦存條件復雜、瓦斯含量高的特點來說,這更像是一場“大考”。

  李尚寬認為,過去的進步難掩未來嚴峻的形勢,事故總量較大、重大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還是關鍵問題,需要做的還是不斷向煤礦企業強調安全生產,繼續“一圈一圈讓螺絲帽擰得更緊”。

  “每天都像坐在火藥桶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下來。”孫國強說。

分享到:
(責任編輯:段欣毅、楊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