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難群眾回訪
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這是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看望唐榮斌老人一家。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新華網河北阜平12月31日電(記者霍小光、李斌、張濤、王昆)“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河北省阜平縣,看望困難群眾,共商脫貧致富之策。
這是一次行程緊湊、內容務實的調研——29日下午3時從北京出發,30日下午1時許離開,20多個小時,往來奔波700多公裡,走訪兩個貧困村,召開兩場座談會。
這是一次特殊的看望——在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背景下,總書記第二次外出考察就專程看望老區困難群眾,不僅傳遞出重要政策信息,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干興邦”的具體行動。
濃濃的民生情懷——“總書記帶來了溫暖,全村家家戶戶都沒少”
出阜平縣城向西40多公裡,已進入太行山深處。30日臨近晌午,記者到達了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盡管陽光明媚,可室外溫度隻有零下13攝氏度。
年過九旬的老奶奶馮秀榮,坐在向陽的牆根下晒著太陽。就在剛才,她和習近平總書記握過手。“這麼冷的天,總書記還來。”見到記者,老人的一句話朴實真切。
駱駝灣村是個特困村,村裡608口人有428人為貧困人口,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隻有900多元。村路兩邊,不少房子低矮破舊,石塊壘起的圍牆上,靠著一捆捆用來燒火取暖的秸稈,寒風吹來,“嘩嘩”作響。
走進村民唐宗秀家,一張土炕佔去半間屋子,炕上擺著一個取暖的火盆。余下半間,就放著兩個櫃櫥和一張桌子。
67歲的唐宗秀說:“總書記知道咱們這兒困難,來訪察訪察生活好不好,不叫咱受罪。他進來屋裡,也沒嫌干不干淨就坐下來,說我的口音像山西話,和我拉家常,可是親切。”
“他問我種了幾畝地、糧食夠吃不夠吃、養豬了沒有。還問我有什麼要求。我跟他說,現在不賴,沒什麼要求。”唐大媽說。
唐宗秀家門外的小路用石頭鋪砌而成,走在上面深一腳淺一腳。她特意攙扶著送總書記走出門外,“我叫他慢著點,他也叫我慢著點,說路不好走。”
村民唐榮斌家,屋裡一口水缸的蓋子上放著一桶食用油,地上是一袋50斤的白面,炕上一床嶄新的棉被和一件軍大衣格外搶眼。唐榮斌說:“這些都是總書記送給我的。這麼大領導來我們村,這是頭一次。”
一台21英寸彩電是唐榮斌家唯一的大家電。他邊把電視打開邊說:“總書記就是站在這兒,讓我打開電視,問我能看幾個台,還問我家裡的電話能不能打長途。”
讓唐榮斌印象最深的是,總書記叮囑他要把小孫子的教育搞好,說希望在下一代,下一代要過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
從縣城到龍泉關鎮這一路,阜平縣委書記李寧太和總書記坐在一輛越野車上。“說老實話,一開始挺緊張,但總書記特別和藹可親,就像朋友一樣同我討論阜平的未來。車開了一個小時,他問了一個小時。”李寧太說。
李寧太還告訴記者,總書記在阜平縣住宿的房間隻有16平方米。賓館餐廳經理賈春紅也說,總書記一行的工作餐嚴格按照“四菜一湯”標准配備,都是家常菜,還特別交代不上酒水。
記者在顧家台村的村口見到村支書顧叔軍時,他正組織發放慰問品。“總書記帶來了溫暖,全村家家戶戶都沒少。”村民馮海花說。
保定市委書記許寧說:“播種什麼能收獲什麼。黨中央關心基層群眾,就一定會收獲群眾對黨的擁護,收獲我們黨執政能力的不斷增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