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店頭村是晉陽古城的西大門,也確有修軍事堡壘的必要。靳生禾經考証認為,西晉並州刺史劉琨於公元307至316年在晉陽古城抗擊匈奴9年,最有時間條件和戰事需要修筑店頭石窯洞和地道。
“晉陽古城在公元979年被毀,店頭失去軍事價值,窯洞就逐漸變成了民居和商貿聚集地。”靳生禾說。
因地處古驛道上,店頭村明清之際一度商賈雲集、店鋪林立。19世紀中后期,住戶曾達到500多家,馬幫、駝幫、推車幫熙熙攘攘。近代以來,店頭走向衰落,村民也從2001年起陸續向外搬遷,僅留下一些不願遷移的老人在村中繼續生活。
記者在村裡看到,清代在原有基礎上建造的紫竹林寺、戲台、看台、燈山等建筑物依然完好,兩條商業街雖已敗落,但仍有經商貿易的遺跡。
做煤炭生意的李貴虎產生了開發店頭古村的想法,並在2008年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煤總有挖完的那一天,文化卻是越挖越多。店頭的窯洞古堡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聚寶盆,我要讓它生出更多財富。”他說。
近5年李貴虎已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店頭古村的環境整治、道路建設和古建修復,被廢棄的古村落也出現了復蘇跡象。眾多游客來此探奇,影視劇導演也選擇這裡當外景地。古村還成功舉辦了兩屆攝影展,漸成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
盡管如此,店頭村內依然是殘垣斷壁、狼藉一片,旅游服務設施滯后,接待能力薄弱,保護與開發任重道遠。山西省一位規劃專家考察后說,店頭村要完整地保護開發至少需要兩億余元資金。
值得慶幸的是,店頭古堡的開發已納入當地政府發展旅游事業的總體規劃。“希望村庄能得到合理的保護開發,讓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早日恢復生機。”閆伴鎖說。
(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