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車偉:養老保障資金來源可靠 不懼老齡化危機--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原創稿庫

張車偉:養老保障資金來源可靠 不懼老齡化危機

2012年12月17日15:25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賈玥) 今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2012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發布式在京舉行。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張車偉認為,即使面臨非常嚴重的老齡化的形勢,隻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完善的制度,養老保障的資金來源依然有可靠保障。

張車偉在發言中指出,評價養老金地區不平衡和差異問題有兩個指標:贍養率的差別和統籌層次,這兩個問題實則是一個問題,就是勞動力市場的問題。他解釋說,養老基金出現盈余的地區大部分是勞動力流入地,同時也是職工養老保險主要繳費擴面的對象,可以看出對企業職工養老金收入來講,基本上這些人流到什麼地方,收錢的地方就在什麼地方,而支出的對象基本上流動性很弱,都停留在當地,所以贍養率差別很大,這個差別就導致了地區差距。

張車偉認為,城鎮職工的養老金如果實行全國統籌,顯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地區差異,就沒有地區不平衡問題,甚至空賬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所以,說到底這是現在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也是迫切要破解的問題,但它是有破解的路徑和破解的方法,從政府角度來講,從改革進程來講,要強調如何實現公平。

張車偉指出,雖然國家養老金基本制度從設計來看已經基本完成,但面臨的問題仍很多:比如制度之間的待遇差別、不平等及制度之間銜接、流動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今后如何解決還涉及到今后能不能實現財務上的平衡。從現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來看,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可能還沒有完全的“通”起來,是因為城鎮職工的籌資基本上是放在企業和個人層面,而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籌資已經把政府責任明確納入進來,這就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裡面財政的補貼,現在還是一種不明不白的補貼,好像沒有一個合法依據的補貼。今后這樣制度的改革,應該借鑒現在還沒有完成、還沒有成型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制度,明確政府的責任。如果是這樣的話,今后在各項制度之間怎麼銜接、怎麼減少或者縮小各項制度之間的不平衡就有了更大的余地。

 “頂層設計和全國統籌的問題能夠解決的話,從長遠來看,對國家財務的可持續性,我是持相當樂觀的態度。就是我們國家從財務來講,即使我們面臨全世界來看最嚴重的老齡化形勢,但是支持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或者是讓我們國家老年人老了以后老有所養,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張車偉說,“為什麼我這麼說?我覺得這個和國家基本制度,和國家基本的國情是密切相關的,就是因為國家除了現在稅收的增長非常快以外,即使在金融危機的時候都超過兩位數的增長,在其他年份都是超過20%、30%的增長,一般稅收增長非常快。”

張車偉指出,我國是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主要經濟成分的國家,這就意味著國家中公有制經濟成分仍然是一個佔支配地位的經濟成分,每年公有制經濟成分產生的效益、利潤,現在還沒有用於讓每個人公平的分享。但是,如果建立了一個覆蓋到每個人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后,實際上這樣的制度就可以變成讓國有企業和公共的財產所得到的收益能夠公平的分享到每個人的重要的渠道。

張車偉舉例說,每年國有企業的收益大概有幾萬億的規模,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國有資產的預算制度,養老保險的保障制度就是它最重要的或者最應該去的地方。國有企業的目的就相當於“第二財政”,如果政府有錢的話,可以在其他方面減稅,可以降低其他方面稅收的支持,變成真正用於全民的部分。那個時候國有企業即使掙再多的錢,老百姓也沒有意見,這方面我們余地非常大,而且這個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沒有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可以探討的財源。

此外,張車偉說,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財源,就是三萬億的外匯儲備,它是最大的儲備基金。三萬億外匯儲備意味著將近20萬億的資產,但是這個資放在海外,是以外幣形式體現的。但是,它每年的收益是1-2%。如果可以把這比錢算清楚,可以作為今后國家用於社會保障籌資的一個財源。從這個來看,實際上不需要動用國家一般預算收入更多的錢,就可以籌集到相當大的用來支持養老保障資金的來源。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即使面臨非常嚴重的老齡化的形勢,隻要我們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完善的制度,解決這個問題是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責任編輯:賈玥、常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