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綜合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17日發布《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養老金收支缺口高達767億元。專家建議劃撥央企利潤彌補養老金缺口,實現養老金賬戶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最新發布的報告,如果剔除財政補貼,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010年有17個省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而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減少到14個,但是收支缺口卻高於2010年,達到767億元。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教授介紹說,目前基本養老保險短期支付壓力不大,但未來財務狀況堪憂:“表面上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幾年積累了大量的收支節余,為養老金待遇的按時足額發放提供了保障。但是這些余額大部分來自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報告》 認為財政補貼掩蓋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支存在的缺口。這種得益於政府補貼的基金累計節余的快速增長,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李揚說,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經濟增長將進入結構性減速的通道,財政收入的增長也會相應趨緩,指望長期財政補貼的代價將越來越高昂。據介紹,2011年養老保險依賴政府投入的態勢不斷加劇,甚至有些地方開始從銀行貸款來支付社保,這是一種很危險的情況。
專家提出,在一定時期內,解決這些省份收不抵支的辦法隻能是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同時提高這些省份養老保險的財務支付能力。比如,擴大覆蓋面,加強征繳力度,控制提前退休人數規模等。而解決收不抵支狀況的根本出路在於實現全國統籌。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說,當前中國養老金儲備規模佔GDP總量比例過低。他說,養老金儲備佔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為83%左右,日本是25%,美國是15%,而中國僅為2%。“我們國家GDP去年是47萬億,如果今年增長7.7%,那就是超過50萬億了,但是我們只是兩三萬億的養老金積累。這個數字很能反映一個國家的財政體系的健康狀況,反映一個國家這一代人對下一代人代際之間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不能小看。”
養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錢,有這麼大的缺口該怎麼補?戴相龍也給出了他的意見:“我建議應該制度化,分成制,中央企業上交利潤的20%劃撥到社保基金。”
按照以前的規定,社保基金隻能存在銀行或者買國債,十年的回報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戴相龍說,應該盡快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機制,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實現養老金賬戶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