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中國完善“綠卡”待遇的政策舉措,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教授12月13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此舉將為外國人尤其是外籍華人在中國永久居留提供方便,對吸引其技術和資金在中國轉化吸收有積極意義。”但他同時指出,“還應適當降低外籍華人申請中國‘綠卡’的門檻。”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公安部等25部門日前聯合下發《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享有相關待遇的辦法》,規定持有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証(簡稱中國“綠卡”)的外籍人員除政治權利和法律法規規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權利和義務外,原則上和中國公民享有相同權利,承擔相同義務。
該辦法就外籍人才來華普遍關心的就業、簽証居留、通關、投資、職稱、子女教育、社保、住房公積金、購房、辦理金融業務、購物、旅行、駕照等問題作了逐條規定。
龍登高表示,該辦法的出台將進一步鼓勵“綠卡”持有者更好地把資金、技術、信息等海外資源向中國配置。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綠卡”制度自2004年8月實施以來,已為近5000名外國人辦理永久居留手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其家屬。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官員曾指出,改革開放以后,出入中國國境的人員數量快速增長,其中華僑華人一直是中國出入境活動的重要群體。
龍登高指出,“綠卡”制度是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吸引海外人才、資本的通行舉措,然而中國的“綠卡”門檻相對於世界發達國家依然較高,讓不少外籍華人望而卻步。中國官方降低申請“綠卡”的門檻,不失為吸引外籍華人人才、資本及技術的一種現實選擇。
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已通過擴大居留許可簽發對象等舉措,為外籍華人來華工作、生活制定不少優惠政策,但由於社會知曉度不高,使這些好政策成了“睡美人”。對此,龍登高提醒說,“相關部門應加以落實,為辦理相關事宜放寬條件、擴大渠道、提供便利。”
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庄國土教授指出,由於需求巨大,外籍華人已成為在華高端管理和技術人才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來華外國人中,外籍華人尤其是中國海外移民回流國內投資或求職人員增速最快。”庄國土表示,此次辦法的出台,無論從吸引人才和資本角度,或向國際慣例靠攏等角度,都值得歡迎。“外籍華人是改革開放以來外資進入中國的主力,更是高科技創業的主要群體。外籍華人將是上述政策的最大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