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向明為本刊記者追溯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歷經千辛萬苦創建成型的歷史脈絡。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曾深刻指出,認清“中國的特殊的國情,這是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根據”。中國共產黨由此分析了當時中國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實際國情,提出了中國革命分兩個階段即以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為中介再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革命方略,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成功創建了新中國。
新中國建設過程中,最初正是對當時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的正確判斷,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得以順利實現,建立了初步走向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中國。隨后一個階段,由於制定了忽視中國國情、偏離中國實際的方針政策,釀成了全局性“左”的錯誤,社會主義事業遭遇了挫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深刻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我們黨深切認識到,“清醒地認識基本國情,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是極端重要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產力落后,這是中國的現實國情。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階段。”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和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都重申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破土而出。
1987年8月29日,鄧小平同志作了《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的重要講話,“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這個論述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事關全局的基本國情加以把握,明確了這一問題是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根本依據。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闡發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確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有二:第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黨的十五大報告總結說,“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
“從黨的十三大報告一直到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反復強調、深入闡發,一以貫之、從未間斷、不斷深化。”中央黨校教授陳述告訴本刊記者,“可以說,從黨的十三大起,每十年我們黨都要在全國代表大會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新的認識,進行全面的理論方面的闡述,都有直接的成果。十三大的結果是基本路線,十五大的結果是基本綱領,十七大的結果是根本指導方針。這體現了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不斷認識國情是我們非常寶貴的經驗,也是我們非常寶貴的經驗,也是全黨要進一步去深入思考和認識的問題。”